《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全面記錄了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重大戰略和歷史性變革,科學回答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全面深化了黨對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全面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工作的偉大理論創造和實踐創造,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權威教材。
深刻認識發展階段
不同發展階段所面對的任務、問題和對策是不一樣的,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是科學決策和有效施策的前提?!段覈洕延筛咚僭鲩L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文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是新發展階段最顯著的特征。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就是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習近平總書記不僅給當前所處發展階段確定了方位,而且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發展階段的深刻把握和刻畫,為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理解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發展理念作出系列重要論述,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既是著眼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實現和美好社會的建設,也是為了解決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新發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我國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理念的高度概括。
實踐也表明,新發展理念展示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新時代以來,我國創新投入不斷增加,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大幅上升,創新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增加;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區域間、城鄉間發展的平衡度顯著提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深刻認識發展動力
發展是由生產要素的某種組合推動的,不同發展階段生產函數所面臨的約束條件不同,其最優解也就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要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被置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吨袊浆F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一文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痹谖覈洕€步發展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特別是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大國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
邁上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理論,強調“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通過科技革命釋放新質生產力,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為強大的動能。為此,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深刻認識發展路徑
改革開放后,我國利用勞動力資源稟賦優勢,積極參與到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之中,成為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世界工廠,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但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特別是隨著美國等對我國進行封鎖打壓,國際經貿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與此同時,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產階層,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在此大的背景下,如何處理內外關系,事關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凸顯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理論的戰略性、前瞻性和重要性。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要暢通國內大循環,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的內需潛力,為此要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統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既要“投資于物”,更要“投資于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不要對外開放,我國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閉,而且會越開越大。為此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以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深刻把握做好經濟工作方法論
我國現階段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復雜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因此,把握好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就至關重要?!洞_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經濟工作千頭萬緒,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五個必須統籌”貫穿了系統觀念。這些重大關系,有的是直接針對做好經濟工作來講的,有的是針對做好全局工作來講的,都體現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運用規律,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我們黨才能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破解經濟發展的難題和瓶頸,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交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答卷。
經濟學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并在解釋和解決問題中不斷為自己的發展開辟道路。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的最新理論成果,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首先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好發展好習近平經濟思想。
作者:賴德勝(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