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沈雙勝、程輝)4月1日,孝南區農業農村局以“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建設湖泊流域生態文明”為主題,在仙女湖鲌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舉辦2025年春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通過“科學增殖護生態,綠色發展促振興”調控手段改善水質,守護“一湖碧水”,助力湖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漁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一尾尾活蹦亂跳的魚苗分批躍入湖中,隨后迅速散開,游向各個角落。
據了解,本次共放流優質花白鰱及鲌類魚種3.1萬千克,所有苗種均經孝南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嚴格檢疫,無病無傷、無畸形。
“花鰱(鳙魚)和鰱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能高效攝食藍藻、浮游生物及有機碎屑,每生長1千克可消耗近40千克藻類,堪稱‘水體清道夫’?!毕膳B殖場負責人沈雙勝介紹,通過科學測算放流密度,既能實現“以魚控藻、以魚抑藻”的生態目標,又能為湖區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奠定基礎?!?/p>
為提升放流科學性,孝南區農業農村局開展生態容量評估,精準制定放流方案;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全程監督苗種運輸、檢測及投放流程,并邀請公證部門現場公證。
孝南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楊輝說,放流后,將啟動“護魚百日攻堅”行動,通過“人防+技防”結合,運用無人機巡查、視頻監控等智慧漁政系統,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同時,設立生態保護宣傳點,向周邊群眾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及禁漁政策,構建“政府主導、科研支撐、社會參與”的生態共治格局。
近年來,孝南區農業農村局緊扣農業農村部“漁業現代化建設”要求,將增殖放流納入“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建立“放流——管護——監測”閉環機制,定期開展水質、魚類資源量跟蹤評估;創新“生態養殖+休閑漁業”模式,推廣循環水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等綠色技術,帶動周邊農戶增收。
孝南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忠明介紹,2024年底到2025年初,“兩湖”累計放流濾食性魚類超百萬尾,湖區水質較去年同期提升10%,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顯著提高,踐行了生態優先理念共筑“人水和諧”新圖景。
據悉,孝南區農業農村局將以仙女湖生態修復為樣板,深化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重點開展“碳匯漁業”技術攻關,探索“以漁降碳、以漁固碳”的生態養殖新模式。同時,依托仙女湖優質水域資源,建立“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參與”的聯農帶農機制,打造“漁業+文旅+科普”三位一體的綠色產業鏈,建設生態觀光路線、漁文化體驗館、增殖放流科普基地等項目,努力走出一條“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促共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孝南經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