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斯德哥爾摩3月21日電 (記者殷淼)當地時間3月19日,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舉辦主題為“劇變世界中的中歐關系”線上研討會,中國駐瑞典使館臨時代辦萬德剛應邀出席并發言,來自瑞典、德國、挪威、塞爾維亞、丹麥和荷蘭等國的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觀點和看法。與會專家表示,中歐經濟優勢互補,在綠色轉型、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緊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歐洲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強交流合作,推進互利共贏。
“劇變世界中的中歐關系”線上研討會視頻截圖
中國駐瑞典使館臨時代辦萬德剛在發言時表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中國將繼續為世界和平、發展、繁榮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今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及中瑞建交75周年,中方愿繼往開來推動中歐、中瑞關系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史蒂芬·布魯爾表示,在一個變亂交織的世界里,“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項全球發展政策,為全球各國實現真正的合作和友誼創造了可能性。他說,世界同在“一條船上”,只有抓住新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全球才能實現共同和平與繁榮。
前聯合國副秘書長、綠色“一帶一路”聯盟副主席埃里克·索爾海姆以“全球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國是穩定的支柱”為題發言。索爾海姆指出,面對當前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中國成為維護全球政治和經濟穩定的支柱。他說,中國政府“擴大內需、增強貿易伙伴關系、注重創新”等政策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歐洲、非洲、東南亞和全世界的市場。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博揚·拉利奇表示,塞爾維亞等東歐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后,在基礎設施等許多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發展。中國深圳的成功經驗對東歐國家,甚至整個歐洲都具有借鑒意義。
德國德中友好協會主席艾因邁爾·貝恩德表示,當人類社會面臨疾病、氣候變化等挑戰時,多邊主義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德國和歐洲國家應該通過與中國、金磚國家或全球南方進行協作和對話,以實現共同發展和共贏。他認為,多極化才能實現和平,而民粹主義只能是死胡同。
丹麥奧爾堡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李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為歐洲實現與中國的合作提供了經濟機會,同時也將增強歐洲的戰略自主權。
荷蘭Innovasian Bridge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揚·霍普馬表示,荷蘭作為海上風電、氫能領域的領導者,而中國正在大力投資綠色能源、氣候科技和水資源管理等,荷蘭或歐洲與中國的合作可以為世界提供可持續清潔能源的解決方案。雙方還可以在制定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標準等方面開展合作。
斯洛文尼亞—中國友好協會主席馬茲·阿蒙說,中國通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高速鐵路基建項目將給斯洛文尼亞等歐洲小國帶來經濟發展的機會。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侯賽因·阿斯克里說,關于移民及非洲的發展問題,歐盟需要重新考慮其對非政策及在這方面與中國的合作。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合適的框架,歐盟應該采取一些具體步驟與中國展開合作,將自己置于比目前不穩定的位置更有利的位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