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漢語成語“鸚鵡學舌”眾所周知,不過,鸚鵡為何能通過學舌來模仿人類說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北京時間3月20日在線發表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鸚鵡和人類產生復雜聲音的大腦機制相似。
這項研究揭示了虎皮鸚鵡(一種能模仿人類說話的鸚鵡物種)一個特定腦區的工作方式與人腦言語相關腦區相近。因此,鸚鵡可能會是研究言語和開發言語治療的良好模型。
該論文介紹,人類言語是一種復雜的交流形式,需要精準控制發聲器官來產詞匯。人類不是唯一能夠發聲的生物,鳥類也能以這種形式交流,但方式不同。其中,虎皮鸚鵡能夠發出許多種聲音,包括模仿人類說話,讓研究者推測這些鳥類與人類發聲背后的神經過程可能類似。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Zetian Yang和Michael A. Long研究了鸚鵡和鳴禽(斑胸草雀,與虎皮鸚鵡相比發聲學習能力有限)的神經記錄,以揭示大腦如何編碼發聲。他們發現,這兩種鳥用不同的腦區控制發聲。其中,虎皮鸚鵡用前弓狀皮質的中央核,它經腦干連接鳥的鳴管(鳥的發聲器官),從而產生多種不同發聲。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他們這項研究揭示了鸚鵡如何學習發出更復雜的聲音序列,提高了鸚鵡作為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類言語產生和交流障礙的可能性。
《自然》同期發表同行專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指出,虎皮鸚鵡的研究成果,不僅加深了神經科學家對發聲學習的了解,這也使得說人“小鳥腦子”(birdbrain)可能其實是一種贊美。(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