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制:李好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菲、李好 通訊員李夢婷、劉佳文)“喲—嚯—喲嚯嘿!喲—嚯—喲嚯嘿……”伴隨著渾厚嘹亮的男聲有節奏地唱起號子,膏礦工人們整齊用力的勞作場景仿若浮現眼前。
反映采礦工人勞作的銅像。通訊員 供圖
應城石膏、巖鹽資源富集,被譽為中國的“膏都鹽?!薄酚涊d,最早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約1522年),應城便開始了石膏礦開采,至今已有五百年多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膏鹽的開采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孕育出了應城獨特的膏鹽文化。
膏礦號子樂譜。通訊員 供圖
膏礦號子便是應城膏鹽文化的一種藝術載體,是膏礦工人在繁重的采膏、運膏過程中發出的心靈呼喚。他們通過唱號子來協調動作、減輕疲勞,以此提高效率。膏礦號子作為一種傳統民歌,伴隨著礦工們的勞動而產生,既是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是傳遞文化和歷史的載體。
“膏礦號子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如今已列入應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保護,同時,我們也在保留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將號子改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去了解我們的膏鹽文化?!睉鞘形幕^館長王劍說道。
巖層中的石膏。通訊員 供圖
應城膏鹽業歷來是地方財政收入的支柱,支撐地方民生事業的發展,繁榮一方經濟。應城石膏屬亞洲纖維石膏,品質優良、質量上乘,占全國優質石膏總儲量的62%以上,廣泛用于建筑、建材、陶瓷模型、藝術模型、粉筆、膏塑及冶金模具,產品運銷國內外。
伍柏林展示最新的石膏工藝品。記者黃菲 攝
皎皎蒲陽玉,拳拳匠人心。采用天然石膏進行手工雕刻,目前全國只有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城膏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伍柏林還在堅持?!白龈嗟袷俏覠釔鄣氖虑椋坏╅_始雕刻就會非常投入,有時候好幾天就坐在桌子前,吃飯也顧不上,直到雕出滿意的樣子才行?!蔽榘亓终勂鸶嗟裉咸喜唤^。
上世紀90年代,由于改革開放政策,應城石膏銷路驟然寬廣,相關工藝產業迅速發展起來。應城市工藝膏雕廠成立,伍佰林被任命為廠長。“最開始是做石膏枕頭,市場需求很大,后來慢慢做文房四寶、工藝擺件、浮雕壁畫這些類型?!蔽榘亓纸榻B,隨著科技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膏雕工藝品也在不斷創新,融入一些聲光電技術,比如石膏香氛、石膏臺燈等等產品,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伍應超正在制作石膏燈。記者黃菲 攝
伍柏林的兒子伍應超受到父親的影響,如今也是應城膏雕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拔蚁M褌鹘y手工膏雕工藝和現代流行元素融合起來做一些創新,讓更多人認識應城膏雕,從而了解應城膏鹽文化?!蔽閼劶案嗟竦奈磥戆l展說道。
應城膏塑的非遺傳承人鐘志平的微型膏塑作品。記者黃菲 攝
當傳統手工產業受現代科技沖擊而日漸凋敝,被盡可能多的人關注和了解才有傳承下去的希望。膏塑也是以石膏為原料的一門手工技藝,提到膏塑,繞不開一位對“膏”充滿感情的手藝人鐘志平。從新河村粉筆廠的一名學徒,到如今的非遺傳承代表性人物,膏塑帶給她的不僅是一份事業,更是一生的熱愛癡迷。
鐘志平受邀參加世婦會。通訊員 供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鐘志平接到了許多海外訂單?!澳菚r候是做各種神態動作不一樣的圣誕老人、燭臺、天使擺件,在西方很受歡迎。”她說,現在在設計時,會想著融入我們應城特色和東方元素,希望通過膏塑,將應城特色文化傳到全國,將中國傳統文化傳到世界。
膏塑非遺傳承公益活動。通訊員 供圖
“只要有人愿意學,我就愿意帶,將應城的膏塑文化傳承下去是我最大的愿望?!睘榱俗屵@門技藝傳承下去,鐘志平開發了一些簡易的膏塑體驗產品,經常走進學校、社區、鄉村開展公益活動,教孩子們了解石膏的制作和歷史。
相比巧奪天工的膏雕膏塑,應城黃灘鎮劉垸村的粉筆稍顯幾分尋常,但這里卻承包了全國85%的粉筆。
劉小鋒檢查粉筆質量。通訊員 供圖
因擁有豐富石膏資源,應城粉筆制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粉筆大王”劉小鋒所在的劉垸村,制作粉筆已有70多年的歷史,小小粉筆養活了幾代人,是名副其實的“中華粉筆第一村”。大部分人印象中,粉筆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劉小鋒卻把粉筆盤出300多種新花樣,并依托電商平臺,將粉筆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應城石膏產品走向世界。
除了石膏,應城的鹽資源也十分富集。應城市是全國井礦鹽主產區、中部地區最大鹽業儲備基地。數據顯示,這里的巖鹽儲量達281億噸,原鹽產能600萬噸每年,均居湖北省首位,“鹵—鹽—堿—肥”產業鏈總產量占湖北省60%以上。
益鹽堂各類鹽產品。記者黃菲 攝
“應城巖鹽的開發也有200多年歷史,近年來,我們努力發掘膏鹽文化價值,將其融入產品開發設計和品牌塑造中,添加純天然健康有機碘,讓老百姓安心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應城鹽文化的獨特魅力。”應城益鹽堂研發總監王丹楓介紹道,除了食用鹽,公司還開發了各類鹽洗護用品,均采用天然的原鹽做材料。
應城石膏博物館。通訊員 供圖
膏之都,鹽之海,應城的膏鹽命脈創造了其膏鹽文化。應城市文化館館長王劍說,未來應城將持續深耕文化保護與傳承領域,借助石膏博物館、非遺傳承工作室等基地,采用多元化宣傳手段,全方位、深層次地推廣,讓應城膏鹽文化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