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倪錦陽、倪勝林)在山間中盤弄幾千塊“巴掌田”,看似不劃算,但老闞卻“玩”出了一本經濟賬,這也為更多的種田人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11月3日,老闞一語道破其中的秘密:這本經濟賬,無非就是低廉的租金,給像他一樣的種田大戶留出了利潤空間。正是地租價格差,才讓他在分散的巴掌地中找到了“糧機”。
“平原稻田一畝幾百元,山區梯田流轉成本要低很多?!标R洪明和妻子一合計,這活可以干。
經過與拋荒村民協商:地租用收獲的稻谷抵扣,村民們也樂于接受。
“王能龍,農田5.3畝;李商柏,農田8.93畝……”
翻開老闞的土地流轉臺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該鎮8個村、53個組的土地流轉協議和具體位置。
“已與883戶村民訂了協議,有2000多畝?!崩详R說。
盤下來的地,老闞采取水稻、油菜、棉花輪作模式耕種。
又到了油菜播種季節,當天,他駕駛著拖拉機翻地。平整好土地后,他又駕駛油菜直播機播種、施肥、覆蓋,整個工序一氣呵成。
老闞平整土地,準備輪種油菜。 通訊員 供圖
每“撿”一戶土地,老闞就得修一條機耕路。這些年,老闞在山林間修了一條又一條機耕路,極大改善了種植條件。
在田間地頭的大舞臺上沉浸多年的老闞,如今也成為一名“種田達人”。他興奮地打開手機上的“荊楚農機服務網”,所種田地標號、耕種數量、機器行駛位置一清二楚。
?王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友南說,闞洪明不僅是種糧大戶,還帶動了當地60多名富余勞動力務工增收。
“雖然辛苦,但比打工要強得多。”49歲的老闞笑呵呵地說,“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干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