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易榮波、李怡、余衛東、尹松章)8月30日,秋季開學前夕,大悟縣禮山、思源等8所縣直學校李彩霞等120余名城區教師來到新城鎮等12個鄉鎮20所薄弱學校任教,幫扶農村教育,培養提升教學能力。近年來,大悟加強教聯體建設,健全城鄉教師交流互換機制,打通教育堵點,助力緩解“城鎮擠、農村弱”“擇校熱”等教育難題,助力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大悟縣現有縣直義務教育學校8所,鄉鎮學校60所,教師3186人,學生總數49000余名。該縣將教聯體建設作為強縣工程重要抓手,探索縣域教聯體改革新路徑,出臺《大悟縣推進縣域教聯體建設實施方案》,打破現有鄉鎮行政區劃范圍和管理模式,統籌縣城及鄉鎮間學校,深度推進學校融合辦學,通過融合型、共建型、協作型三種建設模式,創新辦學模式與辦學運行機制。通過“城聯鄉”“大聯小”“強聯弱”“近聯遠”等多種真幫實扶方式,鼓勵校與校之間、城與鄉之間共享教育資源,包括師資力量、教材資源、教育設施等,促進資源優勢互補、質量共同提升、促進資源共享,實現“1+1>2”的“教聯體效應”,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截至8月底,全縣建設教聯體23個,全縣68所義務教育學校已全部納入教聯體建設,教聯體建設覆蓋學生49686人,覆蓋學生占比100%。已建成省級試點及省級示范性教聯體1個,市級試點4個,市級示范性教聯體3個,縣級試點15個,2023年,大悟縣思源實驗學校榮獲“省級示范教聯體”單位。
教聯體建設需要優質教師,統籌調配全縣教師資源,發揮縣直名師引領和名校示范作用,優化優質全域教育資源配置,支持融合型教聯體內部教師編制打通使用,促進教師互通互融,防止和避免教聯體“教而不聯”和“聯而不管”的“兩張皮”現象。
“縣直老師帶來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這些優質課,教聯體建設讓城鄉孩子享受同等優質的教學,讓鄉村孩子擁有了同樣美好的時光。”思源實驗學校教聯體新城鎮金嶺校區校長黃華蘭說。金嶺學校吸引了更多學生返校,目前,該校學生已經達到279名。
通過城區優質學校選派一批、農村薄弱學校選派一批的形式促進核心校和成員校、城區和農村教師間的雙向流動和合作研究,在為期一年的交流期內,老師帶上行李,吃住工作在學校,深耕教學,用心用力用情提升全縣城鎮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鄉鎮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構建全縣“學有優教”的基礎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共同締造美好教育。
截至目前,全縣23個教聯體開展城鄉教師輪崗互換交流375人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180場次,惠及學生3萬余名,有效化解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難點問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