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基。而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應城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賦能應城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應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兩區一地一中心”的功能定位意義重大。
數實融合是應城經濟轉型和社會治理的重大力量。實體產業是發展的基石,是打造應城“兩區一地一中心”的根本支柱。應城有豐富的鹽礦資源,構建了系統化的鹽化工產業體系。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形成了鹽化工產業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應城的鹽化工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具有重大影響力。數實融合能夠構建新的生產力體系,顛覆與重塑現有傳統以鹽化工產業為主的傳統工業模式,優化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全產業鏈生產效率,推動實體經濟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轉型升級。在科技變革、社會治理方面,數實融合更有利于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治理“一網智用”,推進交通、商貿、教育、醫療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效能??梢约涌鞌抵腔±矸阵w系建設,推動2025年底前如期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全覆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更加公平可及。數字平臺在實體經濟中的載體和中介作用非常巨大,能有效促進應城鹽化工、糯稻產業、溫泉養生文旅等產業鏈走上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的時代新征程。
數實融合是應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現代化產業體系體現了一個城市產業政策、產業類型、產業環節構成的有機聯系。應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達四海,歷來素有“膏都鹽海、魚米之鄉”美譽。在《關于推動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孝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實施方案》指引下做強城市和產業,成功定位全省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全國優質糯稻生產區、全國重要食鹽戰略儲備基地、國家級深地儲能中心,開創“產城化”布局。而數實融合是強化應城產業協同發展、提高產業系統化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引擎。數實融合將會推進應城智慧應急、智慧環保、智慧園區、智慧人流、智慧物流、智慧車流的發展。推進數字農業產業鏈和湯池甲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實現農業、工業、服務業管理高效協同、降本增收、提質增效。數實融合能夠促進應城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物資流的高效暢通,在“產城化”重大戰略布局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應城產業鏈的競爭力。
數實融合是應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加快構建“兩區一地一中心”,創新“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壯大“2+1”產業集群,是著眼于應城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而構建應城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全方位、全過程省際、國際的循環暢通,數實融合核心要義就是暢通經濟循環體系的各個堵點。數實融合利于實現產業互通互融,構建起產業體系跨領域跨地區集聚的新模式,增強應城全產業鏈市場的新活力。
推進“雙千兆”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部署和應用,匯聚地形地貌、城市道路、水域河流、行政區劃等空間基礎數據到“數公基”平臺建設。建設雙環科技、三棵樹新材料等一批智慧工廠,帶動主導產業全鏈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等,都需要數實融合特有的網絡化和平臺化的組織模式,去激發個人、企業創業創新熱情并廣泛參與到各領域生產創造活動中,數字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將助推應城鹽、稻、旅、化、藥等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利于實現應城新時代數字智慧與實體產業繁榮、社會高質量發展。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芳(應城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黃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