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鄂東新聞

        “鑰匙姑娘”于文英:18年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發布時間:2024年08月15日17:19 來源: 荊楚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呂鑒蕾 通訊員黃旺宣、董浩

        18年了。最多時,她保管了超過34把鑰匙。

        微信圖片_20240815162852.jpg

        于文英保管著3大串鑰匙。呂鑒蕾 攝

        “社區這個‘大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會更好,這樣子女也放心?!?月14日,談及自己身上的這3大串鑰匙,黃石建設路社區志愿者于文英說。

        如今,不僅建設路社區的老人都知道身邊有個“鑰匙姑娘”,周邊勝利路社區、九龍洞社區的老人們也慕名而來,送來了“新”鑰匙。

        微信圖片_20240815162907.jpg

        于文英保管的老人家里的鑰匙。呂鑒蕾 攝

        一把鑰匙,解老人照護難

        “易大姐,78歲”“唐媽媽,88歲”“占(詹)媽媽,94歲”……

        攤開這幾十枚鑰匙,不少粘有貼紙的鑰匙顯得格外醒目?!百N上貼紙后,這樣就不容易搞混了?!庇谖挠⒔忉尩馈?/p>

        今年64歲的于文英,是大冶鐵礦建安車間的一名退休職工?!拔疫@第一把保管的鑰匙,來自詹媽媽家。”隨即,她熟練地捻起一枚鑰匙。

        2009年,即將外遷定居的好友詹霞將家里鑰匙配制了一把,送到于文英的手上:“于姐姐,我沒辦法常回來,家里老人有啥特殊情況,麻煩你幫忙照看一下!”

        “放心吧,他們也是我的‘爸媽’。”接過鑰匙,于文英對詹霞承諾道。沒想到,這一聲承諾,緊跟著是更多鄰里的“托付”。

        從2006年開始,她陸陸續續臨時或長期保管鄰里鑰匙,最多時有34把。這些鑰匙中,有6把鑰匙的主人是6對老年夫妻,另外28把鑰匙的主人是獨居老人。

        “我們社區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他們有的子女長期不在身邊,有的是獨居老人,需要時不時幫忙看看?!庇谖挠⒄f,“出于信任,他們或子女就把鑰匙交到了我手里?!?/p>

        十幾年來,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于文英用鑰匙打開門,進入他們家中,幫助他們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對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于文英不定期上門,陪他們聊天,給予精神上的慰藉和陪伴。

        如今,有3把鑰匙,因為老人離世,于文英已經退還給了老人的子女;有些鑰匙,盡管已經銹跡斑斑,于文英依然留在身上。“我們都會老,善待老人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p>

        微信圖片_20240815162856.jpg

        標注著“勝,51”的小鑰匙。呂鑒蕾  攝

        一把鑰匙,解鄰里小糾紛

        在貼有標簽的鑰匙中,有一把鑰匙的“備注”與眾不同。

        “‘勝,51’,這又是一戶家庭?”見記者面露困惑,于文英笑著解釋,“這是我們勝利路51棟的簡寫,這把鑰匙管樓頂空間?!?/p>

        勝利路社區屬于開放式老舊小區,周邊小區樓房都建于上世紀70、8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樓頂空間裝有太陽能,或時不時在樓頂上晾衣曬被。

        “時間久了,頂樓的住戶窩了一肚子意見,抱怨每天居民上上下下,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庇谖挠⒔榻B,幾十年來,鄰里間磕磕碰碰不斷。

        直到幾年前,出現“鐵將軍”把門后,矛盾進一步激化。2022年,通往樓頂的大門被鎖上了,一下子在居民樓里炸開了鍋。

        “這每天都鎖著也不像個事啊!”“樓頂空間屬于公共空間,憑什么上鎖?”……不少居民紛紛沖上6樓理論。情急之下,有的居民甚至將鐵門搖得哐哐直響。

        所幸,在社區的調解下,雙方都各退一步:白天正常情況不上鎖,晚上即便上鎖了,居民確實有需要,也應及時打開。

        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留下一個問題,頂樓住戶不在時候誰來開門?于是,2022年4月,于文英的鑰匙串里又多了一把。

        “我這把鑰匙,就是為了解決誰來開門問題。”于文英說。為了避免有時候忙中出錯,她特意在鑰匙上面貼上了專屬標簽,“勝,51”。

        微信圖片_20240815162902.jpg

        標注著“側門廁所”的鑰匙。呂鑒蕾 攝

        一把鑰匙,方便周邊群眾

        夜幕降臨,建設路社區新建操場上,熱鬧非凡。

        居民們在這里休閑運動鍛煉,打籃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休閑散步……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自從2019年完成升級改造后,這里就成了最受大家歡迎的地方之一。我和老伴也經常過來?!庇谖挠⑿Φ?。

        鮮為人知的是,在于文英的這一堆鑰匙里,也有幾把跟這個操場有關。

        “這1把是球場的鑰匙,這1把是社區側門廁所的鑰匙,還有這1把……”于文英一邊麻利地拿起,一邊介紹道。

        因為球場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居民不用的時候需要上鎖維護,而使用的時候必須屬于開啟狀態。運動時候如果內急,居民也需要盡快找到廁所。

        于文英手上這些鑰匙以及背后的服務,就好像空氣一般,大家身處其中容易渾然不覺,但離開它們,良好的生活體驗就會大打折扣。

        除了這些,還有社區垃圾桶保管鑰匙、水龍頭鑰匙……“這么多鑰匙,你保管得過來嗎?”面對別人的疑惑,于文英笑著說:“我退休了,沒啥事。而且我不是一個人,我們都是‘紅管家’。”

        微信圖片_20240815162915.jpg

        自己家里的鑰匙只有1把。呂鑒蕾 攝

        建設路社區黨委副書記董凌燕介紹,社區“紅管家”主要以黨員志愿者為核心,設有“紅馬甲”助老服務隊、“紅領巾”愛幼服務隊等7支隊伍,可為轄區居民提供助老、護小、便民維修、環境整治等服務。

        【責任編輯:王焱堯】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