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鄂東新聞

        致敬英雄丨熊良干:停戰協定簽訂后,跨過鴨綠江“建房子”

        發布時間:2024年08月09日19:04 來源: 荊楚網

        記   者丨呂鑒蕾

        通訊員丨黃旺宣、魏永伙、張文麗 采寫報道

        也許是上了年紀,老兵熊良干最近去醫院較多。

        微信圖片_20240809084250.jpg.jpg

        熊良干近照。呂鑒蕾  攝

        “我頭天才從醫院回來,在那里躺了半個月,真是遭罪啊!”在黃石冶礦路社區一居民樓內,現年88歲的熊良干一臉無奈道。不過一提起自己的從軍經歷,老人臉上的皺紋一道道舒展開來。

        微信圖片_20240809084309.jpg

        退役軍人證明書。呂鑒蕾  攝

        停戰后奔赴朝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這首只有4句話、43個字的戰歌,激蕩著億萬中華兒女的心。“我是1956年去的朝鮮,1958年回到地方。”熊良干開口道。

        “1956年去朝鮮?不都早已停戰了嗎?會不會是你記錯了?”面對記者的困惑,老人連連擺手。

        朝鮮停戰后,1953年11月,朝鮮政府代表團到中國訪問期間,中國政府代表團與其進行了多次談判,商定了如何援助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問題。

        1954年3月29日,志愿軍司令部、政治部聯合發出《關于幫助朝鮮人民恢復和重建工作的指示》,要求各部隊必須積極幫助朝鮮人民進行恢復和重建工作。

        戰士們到達朝鮮駐地時,時間已是深夜,四周漆黑一片。第二天天亮后,大家起來一看,簡直驚呆了:到處都是坑坑洼洼,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到處都是破碎的枝丫……我們要在一片破碎荒蕪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

        微信圖片_20240809084259.jpg.jpg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呂鑒蕾 攝

        幫助重建美好家園

        在朝鮮的每一天,大家始終謹記“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幫助朝鮮人民修建房屋,木料都是我們從長白山上運來的呢?!毙芰几商嵝?,“我們還管清理戰場為撿垃圾,主要是收集飛機、坦克殘骸?!?/p>

        為了方便開展恢復和重建工作,部隊的營房和當地老百姓的住處很近。因為志愿軍廣大指戰員處處關心朝鮮人民的利益,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此期間,熊良干也展現出了極強的學習天賦?!拔?歲的時候父母就都去世了,幾乎沒上過學堂,是在部隊學會了簡單的認字、寫字?!毙芰几烧f,在朝鮮老百姓的幫助下,他甚至還學會了簡單的朝鮮日常用語。

        “香煙,朝鮮語叫‘坦拜’,‘扒皮莫給哨’,就是有沒有吃飯……”熊良干反復提醒,中國士兵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不會索取朝鮮的一針一線、一粥一飯。

        在熊良干的記憶中,朝鮮的蘋果特別多。到了成熟的季節,漫山遍野都是香噴噴的蘋果,幾乎隨手可摘,“但部隊有紀律,就是不能摘。紀律是紅線,碰不得!”

        公開報道顯示,志愿軍在朝鮮8年間,共幫助朝鮮人民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412間,恢復和新建大小橋梁4263座,修建堤壩4096條,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運輸糧食物資6.3萬多噸。

        微信圖片_20240809084305.jpg.jpg

        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呂鑒蕾 攝

        保持終生學習習慣

        1958年,志愿軍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鮮,返回祖國。

        “我是第一批回國的士兵,當時的政策比較寬松,大家可以選擇返鄉,也可以選擇留在東北?!毙芰几烧f。

        但是熊良干沒得選擇。早在一年前,家里的兩位兄長相繼去世了,家里親戚寄來家書,催促他第一時間返鄉回家。

        料理完家事,他幾經周折,最終進入了大冶鐵礦。幾年后又去了化驗科。“那里可是文化人扎堆的地方,而我現在的戶口本上學歷一欄還是‘小學’呢?!毙芰几尚Φ?。

        這中間當然又是一件趣事?!澳菚r候我申請換崗,結果被推薦去化驗科??剖邑撠熑藛栁疑秾W歷,我說沒學歷,也沒上過學。”熊良干清楚記得,負責人的臉色頓時變了。

        不過,熊良干接下來的一番話讓他來了興致,“雖然我沒上過學,但是沒準其他新人的水平還不如我呢!”負責人當即找來幾位年輕人,現場考了大家幾道政治和數學計算題。

        “‘三面紅旗’指的是什么?”“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熊良干回答得又快又好,不禁讓人刮目相看。“我雖然起點低,但直到現在,一直還保持著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彼哪樕下冻鲎孕诺男θ荨?/p>

        【責任編輯:王焱堯】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