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者,江漢平原之上璀璨耀珠也,其史悠久,文蘊深厚。昔者,乃荊楚大地之要沖,歷經風云變幻,承載厚重歷史記憶。
應城之史,可溯至遠古,新石器時,已有人生息之跡。于漫長史河之中,育獨特豐富之文化。應城膏鹽文化,源遠流長,自宋始,膏鹽業已具規模,為國家重財源之一。膏鹽之采煉技,傳承發展,為當地繁榮立汗馬之功。應城亦楚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楚風楚韻,于此留深刻印記。古老蒲騷文化,神秘魅力盡顯,其獨特歌舞、民俗與傳說,盡現應城人之智慧與創造力。于文學藝術領域,應城亦有不俗成就。歷代文人墨客,留諸多詩詞歌賦,贊應城之山水風光與人文風情。
應城不單史文深厚,更有眾令人心馳神往之旅游景點與獨特人文特色。湯池溫泉,聲名遠揚,其泉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極高醫療保健價值??陀诖吮M情享溫泉之舒適愜意,身心放松,疲憊盡驅。應城之楚珍園,四季繁花似錦,春之花海如夢似幻,夏之綠蔭郁郁蔥蔥,秋之金桂飄香四溢,冬之梅枝傲雪凌霜。此非但為花卉之海,亦為親子游樂之園,諸類游樂設施令童稚歡笑連連。又有古樸典雅之文峰塔,歷歲月滄桑,依舊屹立不倒,見證應城之變遷。登塔頂,俯瞰應城全貌,可感此城之脈動。
應城之人文特色亦豐富多彩。應城之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如膏雕、膏塑、金漆木梅花等等,藝者憑靈巧雙手,締造精美藝術品。
應城之美食文化亦別具一格,應城鱔魚糊、砂子饃等特色美食令人回味無窮。街頭巷尾之小吃攤,彌漫濃郁煙火氣息,傳遞應城人之熱情豪爽。
應城于經濟發展之道高歌猛進,“兩區一地一中心”之建,如火如荼,成果斐然。于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之打造,應城展令人矚目之創新活力與發展決心。創新之“產業集群+工業園區”模式,如強力引擎,有力推動應城化工產業之飛速發展。應城充分發揮其纖維石膏占全國儲量百分之八十二以上之得天獨厚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壯大“二加一”產業集群。眾多化工企業積極響應,紛投身于技術研發與設備更新。于全國優質糯稻生產區之建設,應城成績斐然。憑獨特地理氣候條件,應城為糯稻生長之理想之地。政府力推土地流轉與規?;N植,鼓勵農戶立專業合作社,實現糯稻種植之集約化與標準化。與科研機構合,引育多優良糯稻品種,不斷提糯稻產量與品質。又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之投入,修現代化之灌溉系統與農田道路,為糯稻生產供有力保障。食鹽戰略儲備基地之建,亦為應城經濟發展之一大亮點。應城精準定位,圍繞打造千億級現代化工產業集群之目標,精心布局。力推制鹽、純堿、氯堿及下游兩堿、氯、氫深加工產業鏈條之協同發展。
于國家級深地儲能中心之建設,應城勇攀科技高峰,得舉世矚目之成就。世界首臺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之順利并網發電,為應城能源產業之發展注強大動力。此創新成果,不但提能源利用效率,更為解能源供需矛盾供新思路與方法。
應城于社會、民生等領域亦生翻天覆地之變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道路寬敞整潔,綠化景觀錯落有致。公園、廣場、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日益完善,為市民供休閑娛樂之佳所。應城得如此輝煌成就之由,多方面也。首者,政策支持為關鍵。政府出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供良好政策環境。次者,人才之匯聚,為應城之發展供智力支持。經由引進高層次人才與培養本土人才,應城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得顯著成果。
展望未來,應城之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然欲實現更高質量之發展,尚需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創新。于經濟發展方面,宜續加大對新興產業之扶持力度,育新之經濟增長點。且加強與周邊城市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于城市建設方面,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打造宜居宜業之城市環境。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提城市管理之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于民生領域,持續加大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之投入,不斷提人民群眾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應城,此于“211”征程中閃耀之璀璨耀珠,正以其耀眼光芒照亮未來之發展道路。信在應城人民之共同努力下,將續綻放更為絢麗之光彩,締造更為輝煌之成就!應城之明日必更美好,吾等共同期待,共同為之奮斗!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勁峰(孝南區作協理事)
責編:黃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