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滾動播報

        大悟又發現一處古遺址 可追溯到西周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10日21:19 來源: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易榮波 、查逢志、李怡)7月9日,由湖北省文物發展中心副主任朱祥德、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等8名專家組成的省“四普”督導組到大悟督導指導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省專家深入到城關鎮長征路社區太公潭開展田野文物調查中,意外發現一個墩臺遺址,上面散落大量鬲足等陶片,部分陶片為繩紋、呈砂紅色,是泥質紅陶。根據墩臺上發現的鬲足等陶片,專家一致初步認定為西周陶片。

        “西周陶器常見裝飾以紋理較粗的繩紋為主,器形有鬲、豆、罐等,鬲足是當時炊器或者煮飯的器皿,別看這些陶片雖小,不怎么起眼,我們通過陶片它的時代特征,來判定太公潭遺址的時代,應該是在西周時期。意思是說,兩三千年前,在我們現在看起來不起眼的墩臺遺址上,就生活著我們的先民。”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表示。

        太公潭位于大悟縣城南部,澴河西岸,距泉水大橋約300米,西倚泉水寨,東望禮山,狀如一座墩臺,頂部較為平坦開闊,面積約4000平方米。墩臺上散落著各種瓦礫和磚塊,東邊臨河處有一段長四五十余米的石頭墻,石墻下就是滾滾澴河水。墩臺上已經被附近村民種植了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登高遠眺,大悟縣城盡收眼底,這里是市民經常休閑鍛煉的地方。

        據當地村民講,這個墩臺下面的澴河有一深潭,傳說是姜太公曾經在此釣過魚,故名太公潭,村民眼中在這個墩臺是一個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

        大悟縣城附近發現一處西周遺址,有力證明大悟縣文化歷史悠久,對于研究大悟早期歷史文化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拔覀儗μ哆z址進行保護,將遺址與旅游結合在一起,助力文旅融合發展。”縣文物局副研究館員查逢志說。

        【責任編輯:左硯文】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