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滾動播報

        孝昌:稻田養蛙“呱呱叫” 農民增收“錢”景好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09日16:47 來源: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黃一陽 丁珂)在孝昌縣花園鎮中心村的稻蛙種養殖基地里,綠油油的稻谷連成一片,長勢喜人。一只只黑斑蛙活蹦亂跳,呈現出“稻在田中長,蛙在稻間叫”的“稻+蛙”立體生態種養殖生動景象。

        走進花園鎮中心村,記者看到稻蛙田被絲網分割成一百多個小方格,工人們正在給青蛙喂食。成群的青蛙在稻苗下“呱呱”地叫著,它們時而稻下游泳,時而上岸吃糧,這就是“稻蛙共養”模式,它將水稻種植與青蛙養殖有機結合,這種生態農業模式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我們養殖的是黑斑蛙,生長期5個月左右,7月初進行銷售,全國各地的商販直接到基地來購買。”花園鎮昌聯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徐仁屆說。

        蛙護稻,稻養蛙。“稻蛙共作”是一種循環生態種養模式,青蛙喜陰,愛吃稻田里的蟲子,水稻可以為青蛙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青蛙的糞便還能夠作為稻田天然的肥料,這樣種出來的水稻不需施肥、不打農藥,真正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正常情況下,青蛙每年的畝產值大概是2萬元,稻谷畝產達1000斤,效益很好?!毙烊蕦谜f。

        稻蛙的飼養管理是保證養殖效果的重要環節,優化養殖技術,才能提高黑斑蛙的成活率和產量。

        “青蛙從卵塊期孵化成蝌蚪,水質很關鍵,每周必須要消毒一次。在它上岸的時候,訓食也很關鍵,每只青蛙都要被訓練成開口吃食?!被▓@鎮昌聯水產養殖合作社技術員毛傳元說。

        種田理念的改變帶來了效益的改變,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心村村民看到“蛙稻共作”的“錢”景。不僅村民可以加入合作社一起發展稻蛙養殖產業,還能帶動留守婦女和老人在家門口就業。

        “活也不重,每天喂2圈,工作起來比較開心,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被▓@鎮中心村村民黃菊榮說。

        “這個稻蛙基地帶動本村村民50余戶,平時用工量也比較大,除草、消毒、喂食、賣蛙都需要工人,每年的人工支出有20多萬元?!毙烊蕦谜f。

        “稻蛙共作”產值高,見效快?,F如今,孝昌縣花園鎮、小河鎮、季店鄉等多個鄉鎮發展稻蛙養殖產業,通過這種生態農業模式,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責任編輯:左硯文】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