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鄂東新聞

        百歲老黨員用三段挨餓經歷闡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發布時間:2024年06月24日19:22 來源: 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王焱堯  黃錚)6月24日,是咸寧市老黨員蘇禮正的100歲生日。當天下午,他在咸寧市財政局“微黨課”上分享了三段挨餓經歷,闡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的堅定立場。

        蘇禮正近照。黃錚 攝

        1924年6月24日,蘇禮正出生在原鄂城縣沙窩鄉草陂村(現鄂州市臨空經濟區沙窩鄉草陂村)。1954年8月,蘇禮正先后擔任陽新縣韋源口鎮糧管所營業員、大王鎮糧站站長、太子鎮糧管所所長等職務,直到1980年退休。

        蘇禮正介紹,第一段挨餓經歷是在他10歲的時候。當年,蘇禮正母親不幸去世,父親身患多種疾病,兄弟3人跟著嬸嬸一家生活。嬸嬸家里只有3畝田地,每年春節剛過,家中就斷炊,一家人“餓得前胸貼后背”。

        第二段挨餓經歷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蘇禮正的家鄉沙窩鄉,是鄂南革命抗日根據地指揮中心。日寇經常進村掃蕩,搶奪百姓糧食。1941年,經常挨餓的蘇禮正,背井離鄉,前往陽新當起了學徒。

        第三段挨餓經歷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當時的蘇禮正在韋源口鎮糧站工作,負責清點臺賬。他說,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每天用米湯飽腹。

        雖然糧站每年有幾百萬斤糧食進出,但是公家糧食一粒都不能私自動用?!拔乙獮閲沂睾眉Z站,確保糧食顆粒歸倉。”蘇禮正說。

        1960年,因為在糧站表現突出,蘇禮正站在鮮艷的黨旗下,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自此,他更把糧站視為自己的家,更加愛惜每一粒糧食,并以守護國家的糧食安全為己任。

        蘇禮正介紹,1974年6月,他在大王鎮糧站當站長時,糧站上游水庫發生險情,危及糧站安全。蘇禮正組織糧站職工,每人挑著一百多斤重的石料上山。危急時刻,他奮不顧身跳進洪流,舍身堵潰口。經過兩天一夜的奮斗,水庫大壩保住了,糧站也安全了。

        在大王鎮工作期間,姜祥山上住著一位姓石的老大娘,行走不便,經常挨餓。蘇禮正每隔一段時間,扛上40斤大米,行走10多里山路,爬上800多級臺階給大娘送糧。他這一送,就是10多年。

        “微黨課”上,蘇禮正的結尾語重心長、擲地有聲——“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希望我們國家繼續把種子保護好,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p>

        【責任編輯:王焱堯】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