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鄂東新聞 > 咸寧新聞 > 咸寧資訊

        咸安向陽湖鎮數千“上岸”漁民,自覺轉型守護一方碧水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25日08:38 來源: 荊楚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胡劍芳 張沖)2016年實施退池還湖以來,咸安區斧頭湖和西涼湖畔已上岸8年的向陽湖鎮數千“漁民”,他們過得還好嗎?3月20日,筆者前往向陽湖探訪。

        微信圖片_20240322075713.jpg.jpg

        昔日“捕魚者”,今朝“護漁員”

        為響應國家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長江生態水資源的號召,早在“兩湖”退池還湖工程完工前,向陽湖鎮甘棠村二十組組長漁民朱祖貴就帶頭從漁船上岸,脫離了“靠水吃水”的捕魚業。

        “通過環境綜合整治,現在的西涼湖是越來越美了,一望無際的湖面,成群的候鳥,還有為美景駐足的游客。”朱祖貴笑道。

        55歲的朱祖貴,一直在跟水打交道,在當了38年的“漁民”后,他“轉身”成為一名護漁員,守護西涼湖水生態健康。

        3月19日早上,天微微亮,朱祖貴就開始了巡湖工作。作為一名“護漁員”、組級“護水員”,每天沿湖堤巡護是他日常工作中最尋常的一項。

        西涼湖畔彎彎曲曲的小路,朱祖貴已經不知走了有多少回了。記憶中,祖上三代都是以捕魚為生,那時的朱祖貴才六七歲,是當年全村最小的漁民,這一打就快40年。

        朱祖貴說,那時打魚、養魚,與水爭利,投肥投藥并沒意識到破壞了水生態。

        “好在回頭早,如今自己也可在工作之余為保護生態出一份力,也算是為之前的行為救贖吧?!闭f著,朱祖貴笑了,巡湖的腳步更堅定了。

        曾經“圍網戶”,今朝“護林員”

        “不準帶火種上山,不準燒田邊地坑,……森林防火,人人有責”,身著迷彩服,手戴紅袖章,拿著小喇叭見人就宣傳,48歲的詹建安,曾是向陽湖斬關村西涼湖區的漁民,如今是斬關村茅山自然生態林的守護者。

        曾經,詹建安一家在湖面圍網養殖達千畝以上,一年的經濟效益可達18萬元。2017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西涼湖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詹建安與更多漁民一起轉業上岸,開始了新生活。

        微信圖片_20240324004459.jpg.jpg

        “讓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域休養生息,雖有不舍,但為了給子孫留下好的生態環境,我們責無旁貸,且意義重大。”詹建安說,上岸后因對地方地形的熟悉,主動應聘村里護林員,保護自然的同時又可以貼補家用。

        同時,還他發動了更多“上岸”漁民參加保護隊伍。

        如今,在向陽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就有一支“漁民·護綠”志愿服務隊。

        如今的詹建安走上了護林防火公益性崗位,主要任務是沿線樹木、植被的日常管理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從過去的“圈養戶”到現在的“護林員”,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守護著向陽湖的一草一木。

        那年“捕鳥者",今朝“護鳥員”

        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咸安區北部,淦河在此與斧頭湖交匯,總面積8937畝,屬東亞至澳大利西亞的候鳥遷徙線,每年有數千只候鳥來此越冬,鳥類達189種,有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棲息、被列為國家重要濕地。

        向陽湖鎮北嶺村地處濕地公園生態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等核心地帶,原住村民達2000多人,在被納入保護區域前,捕鳥捉魚都是村民生活的“日常”。

        2018年濕地公園管理處成立,為響應“漁民上岸”政策,“專業”漁民都棄網上岸。

        微信圖片_20240323224110.jpg

        “斧頭湖面積寬廣,周邊地區村莊也是星羅棋布,小時候還覺得候鳥來和我們搶魚,經常做一些稻草人來驅趕候鳥或捕鳥?!?在湖面捕鳥圍網養殖打魚為生的劉文平上岸后,轉型應聘成為濕地巡湖“護鳥員”。

        2019年12月,一批小天鵝沿候鳥遷徙線在咸安斧頭湖越冬啄食,濕地公園管理處云臺監測到有一只小天鵝口吐白沫倒在灘涂上。作為“護鳥員”,我第一時間將小天鵝移至候鳥保護站,隨即與區林業局獸醫一起對小天鵝進行救治。

        “我一直忘不了,小天鵝在恢復后起飛前,與我的對視,仿佛在和我訴說著謝謝,又和我再見,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欣慰?!眲⑽钠缴钋榛貞洝?/p>

        如今,在劉文平的宣傳帶動下,周邊的村民都把候鳥當成朋友,有些村民還會留一些稻谷給候鳥做口糧。

        “只要走得動,我會一直堅持把巡湖護鳥工作干下去,讓這里成為鳥的天堂!”劉文平信心滿滿。

        歷史在變遷,文明在延續。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優化生態環境,除了碧水入湖工程,退池還湖工程外,還有數千漁民生產和生態觀念的轉變。

        “從過去的靠水吃水要資源到如今自覺轉型守護一方碧水, 有的漁民當上河長、有的成為護鳥員、有的成為護林員、有的當上護漁員,有的成為生態宣傳大使?!毕蜿柡傸h委書記陳偉說,經過引導,曾經與水爭利的漁民們,如今成為保護這一方水生態的排頭兵。

        【責任編輯:王焱堯】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