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政務資訊

        守荊楚安寧護萬家燈火 湖北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的應急答卷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24日11:07 來源: 湖北日報

        2022年5月,國家防總、湖北省防指在荊州聯合開展長江防汛搶險綜合演練。

        省應急廳實地檢驗工程應急救援裝備效能,滿足湖北重大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需要。

        應急管理執法人員深入企業、車間,全方位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安全穩定。

        2022年10月13日,志愿者在省應急廳舉辦的“國際減災日”活動上向社會公眾傳播應急安全常識。

        省應急廳為受災困難群眾發放生活救助物資。

        省應急廳組織開展直升機森林滅火演練。

        每一次革新,都孕育著波瀾壯闊的發展,但“民本”跨越歷史時空,歷久彌新。

        每一次出發,都肩負著不負時代的使命,而“安全”映照萬家燈火,絕不松懈。

        2018年11月13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以下簡稱省應急廳)正式掛牌,整合原湖北省安監局的職責、省政府辦公廳的應急管理職責,以及民政救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震災應急救援等相關職責。面對復雜嚴峻的事故災害形勢,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的歷史坐標起點,責任與使命賦予了應急管理更深的內涵。

        近四年來,省應急廳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用實實在在的舉措,給人民群眾更多的安全感。

        當一個個企業攻克安全難關實現“起死回生”,背后是監管部門尋求安全與發展最大公約數的孜孜探索;當一幢幢新房傲然而立在曾傷痕滿目的家園上,背后是確保受災群眾搬入新居的莊嚴承諾;當一輛輛因暴雪滯留的車輛在引導下順利通行,背后是應急響應和救援預案的火速啟動。

        每一個小小的片段,都見證著一份守護百姓安寧的情懷。

        把緊為政之要——

        保安全、促發展,爭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排頭兵

        觸摸湖北的脈搏,安全與發展同樣重要。

        湖北是經濟大省,安全生產監管點多面廣?!暗l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省應急廳黨委書記、廳長丁輝說,切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突出重點、精準發力,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直面監管之困。全省處于在建或試生產高峰期的化工企業數量較大,安全防控壓力大。企業還面臨著安全生產專業人才不足、意識不足等現實之難。省應急廳傾聽民聲回應關切、 深入一線走訪督導。同時,改變傳統的監管方式,在紛繁復雜的矛盾和問題中求解。

        革除體制之弊。省安委辦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15條深入推動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方案》,用好安全生產會商研判、綜合督導檢查、安全生產集中約談、群眾舉報獎勵、安全生產媒體宣傳“組合拳”,推進“15條硬措施”落實見效,堅決穩控安全形勢,全力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補齊短板之缺。省安委會在全省部署開展“三千幫扶”行動,千名干部包千家行動、千名專家助企行動、培訓千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為企業安全發展紓困解難。針對問題隱患提出一攬子精準措施,組織強力整治攻堅,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截至8月底,省市縣共派出督查檢查組84154個,檢查企業54.14萬家,排查隱患63.47萬條,已整改57.77萬條。對?;?、礦山、煙花爆竹、建筑施工、金屬冶煉等行業領域高危項目和人員密集場所,嚴格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

        創立管理之新。堅持每月調度大檢查工作情況,在危險化學品行業,推廣全員安全“四知卡”“12345管理模式”,完善化工企業體系化安全管理;在全省新建硝化等5類重點監管危險工藝裝置,推行微通道和管式反應裝置,通過新技術工藝帶來?;髽I本質安全新“模樣”,受到國家應急管理部肯定和兄弟省市借鑒。2022年10月9日,省應急廳舉行安責險“平安礦山行”活動啟動儀式,為探索事故預防服務“破冰”,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鏈條,形成保險機構、技術服務機構和投保企業多方共建共治、共贏共享的安全生產工作新格局。此外,實施“互聯網+監管”,強化建筑施工、礦山等行業工人實名制管理,切實加強勞務派遣和靈活用工人員安全管理。

        “安全,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萬戶千家冷暖。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這是應急人篤定的信念。

        從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到部門協調聯動開展動態會商研判;從摸清我省自然災害風險底數到倒房重建不落一人;從節假日在崗在勤到突發事件后的連夜處置,應急人的探索與堅守、創新和秉持換來的是6000萬荊楚人民擁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安全感。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思想警覺和‘須臾不可放松’‘事事推進落實’的責任狀態,堅決守牢安全底線。”丁輝說。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湖北勇毅篤行。

        2022年8月26日,武鋼資源集團金山店礦礦長助理涂超重新拿到安全生產許可證時激動不已。今年3月,金山店礦發生事故導致停產,每停產一天損失高達數百萬元,900多名職工的生計也受到影響。在一雙雙期待的眼神中,監管部門找到妙解難題的高招,讓企業“起死回生”。

        從戰略思路的調整到多項政策的實施,從切中脈搏的幫扶到真金白銀的投入,每一次“有形之手”的推動,都伴隨著“安全發展”的春風,激蕩起全社會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無限潛能。

        近4年來,我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呈現“一無兩降一穩”特點。

        今年9月27日,最新的湖北安全生產數據出爐:全省連續15個月無重大安全事故。重要時段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全省49家化工園區完成了安全風險自評和市級復評,208家精細化工企業完成“四個清零”,7家大型油氣儲存基地完成“四大系統”建設,8個市17家企業71套老舊裝置摸排建檔,全省危化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系統已和應急管理部預警系統聯網,612家企業的10838名三類重點人員、1066名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已納入工傷預防能力提升培訓范圍,11個高危細分領域生產企業完成自查。共有17家鋼鐵企業、35家鋁加工企業和219家10人以上粉塵涉爆企業完成“清零”任務。2022年1至8月,全省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5.72%。

        筑牢民生之基——

        托底線、化風險,勇當防災減災、不落一人的生力軍

        災情就是命令,安全就是責任。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是百姓最真切的禮贊,一幕幕溫情的畫面是最暖心的記憶。

        鏡頭一:幸福的笑容,在鐘麗英臉上洋溢

        “被子蓋著暖和,衣裳穿著合身!”2022年春節前夕,荊門市東寶區石橋驛鎮九里崗村89歲的鐘麗英老人和50歲的兒子趙云堂,在新家接過駐村干部送來的新棉被和新衣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2021年,我省遭受嚴重暴雨洪澇、冰雹、地質等自然災害,全省核定因災倒損居民住房需重建、修繕對象分別為2311戶、10321戶。這些受災群眾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應急部門的幫助下,短短數月內,重建家園,喜遷新居。

        鏡頭二:及時滅火,受災住戶慶幸劫后余生

        “有他在,我就放心了!幸好他及時發現火情,撲滅火災,不然后果不堪設想?!苯饦虼宓拇迕駛冃老驳亟榻B著。2022年9月15日19時52分,大冶市羅家橋街道辦事處金橋村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陳壽在例行巡查時,發現該村十組萬家窩塆后山疑似有火光出現。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在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培訓中掌握的知識,陳壽第一時間找到起火點并上報情況,及時緊急轉移安置住戶,管控進出山通道,開展應急處置,有效控制了火勢發展,守護了一方百姓安寧。針對群眾訴求和災害事故風險隱患實際,我省在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周期間開展應急演練6014場,發放宣傳資料300萬份,直接參加防災減災活動人數達274.8萬人次,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進一步增強,減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進一步提升。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防災減災不放過一點火星,救災安置不落下一家一戶……一張日臻緊致的“安全兜底網”,覆蓋荊楚城鄉、跨越山野田間,展現出強勁的張力。

        每一項政策都昭示著拳拳之心——

        風險會商研判成為常態。每月月底,應急部門都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地震、林草等部門開展減災會商會,對災害風險進行評估預測,對春節、“五一”期間、“十一”國慶、汛期等特殊時段和2022年年度災害風險進行評估預測,提高全省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印發《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強城鄉綜合減災示范創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安排部署“十四五”期間綜合減災示范創建工作。

        風險提示聲聲回響。今年以來,利用政府網站、電臺廣播及各類自媒體發布的地質災害和罕見“倒春寒”“四月雪”等異常天氣災害風險信息,切實做到村村通、村村響,在單個媒體當日閱讀點擊量突破千萬,最高當日閱讀量達2600余萬次。

        每一次行動都飽含著脈脈深情——

        防范災害風險“早預警、早行動”。省應急廳指導紅安縣完成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的全國試點任務,形成“紅安經驗”。有效整合力量,構建市、縣、鄉、村四級信息報送、管理以及處置隊伍,組織全省骨干參加2022年全國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工作線上培訓會。目前,全省已有信息管理員1400余名、信息報送員7萬余名參與防災減災,“安全網”愈織愈密。

        一系列順應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美好愿景、致力于增進民生福祉的更大布局,激蕩著與基層視野的同頻共振,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兜住安全之底——

        解急難、爭分秒,爭當沖鋒陷陣、救民于水火的先鋒隊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對于應急人來說有著更深的理解。

        當火災突發,人員被困時;當山洪來襲,堤壩潰毀時;當隧道出現險情,面臨被淹危險時……出發!到一線去!是他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因為他們深諳,面對紛繁復雜的安全形勢,唯有有效控制事故、災難發展,才能守護百姓安寧的最后一道防線。

        機構改革后,應急管理部門承擔更多職責,要做好重大自然災害指揮部和重大事故災難指揮部的現場協調保障工作,指導全省各級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管理,協調跨區域應急救援力量投入與現場保障?!斑@是壓力,也是責任?!倍≥x如此解讀。為此,省應急廳建立了分級應對響應制度,明確11類事故(事件)不同響應等級的工作流程,以及一個行之有效的聯動網絡和快速反應機制,使信息共享、力量統籌、資源整合成為現實。

        每天,省應急廳都有一名廳級干部、一名處級干部、一名應急指揮中心人員和兩名值班值守人員、兩名司機、兩名通信保障人員和相關業務處室人員,24小時在值班室待命,隨時應急處置各類突發險情。

        今年1月28日8時20分許,滬蓉高速往重慶方向1189處(夷陵大隊轄區界嶺至高嵐段)30多輛車發生連環追尾事故,車輛擁堵約5公里。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機制立即運轉起來,當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統籌協調,迅速組織力量馳援,現場疏導交通,及時送來熱水食物,為滯留旅客提供生活物資,解決滯留人員溫飽。經過各方努力,堵點疏通,老百姓的歸途暢通了。

        “緊情應對要做得快而又快,加強應急救援準備,轄區內各類生產經營單位、應急救援隊伍時刻保持臨戰狀態,出現敏感險情要迅速響應、科學指揮、有效處置?!倍≥x說。

        無論是星夜兼程緊急馳援災區,還是嚴密監控科學處置災情;無論是抵御火場上的熊熊烈焰,還是迎擊極端天氣肆虐下的狂風驟雨;無論是工作日里緊盯關鍵部位薄弱環節,還是節假日里堅守崗位全天候守護,只要關乎人民的生命、社會的安寧,哪怕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落細落實。

        一系列冰點在消融,堵點被打通,所有的努力,只為回答同一個命題:咬緊牙關、堅持不懈、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更加有力地守牢安全底線。

        應急救援“奪秒”提速。2020年,為支援一線戰“疫”,省應急廳緊急調撥中央和省級救災物資28.37萬件(床),總價值8445萬元。協調軍地航空力量,出動各類航空器24架,執行飛行任務213架次,運輸防疫物資91.25噸,創造了通航直升機半小時起飛的“湖北應急速度”。

        深度推進軍地協同。省應急廳與省軍區、武警湖北省總隊建立多渠道、常態化通信機制,每日互通信息,完善軍地各級各類指揮機構編成,形成覆蓋全省的聯合指揮體系。每年突出一個課題開展軍地聯演聯訓,不斷提升磨合度、協同性。全省市、縣、鄉三級分別設置13個民兵應急營、105個民兵應急連、1614個民兵應急排,共計6.5萬余人全面納入搶險救援應急力量常備體系,執行防汛搶險任務。

        救援力量不斷夯實。近年來,省應急廳在規劃建設國家華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鄂東南、鄂西北、鄂西南三個省級應急救援基地的同時,依托大型企業,成立工程搶險、?;?、水上水下、隧道等應急救援基地,基本涵蓋事故易發多發的專業性行業領域,實現訓練演練、培訓備勤一體化,逐步建立了一個中心、三個支撐、多點開花的應急救援基地網絡,打造了專業應急救援的“尖兵”。與17家央企、省屬重點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指揮調度機制,并依托相關企業省內在建項目人員作為前置力量常態化備勤,基本構建了全省前置力量“50公里”備勤圈。動員發動基層干部、民兵、聯防隊員、志愿者等人員,在鄉鎮(街道)組建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在行政村(社區)組建15人左右的兼職救援隊伍,加強基層應急裝備物資儲備配備,定期組織技能培訓、訓練演練。

        截至目前,全省先行試點的4個市州、20個縣市區鄉鎮應急能力建設穩步推進,武漢市160個街道(鄉鎮)成立應急辦,1396個社區全部設置應急服務站點,建成應急救援常備隊伍5600余人。

        在發展中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湖北應急聚力而行!


        【責任編輯:范慧瑾】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