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首頁>>新聞湖北>>財經>>本頁
        站內檢索:

        又到春耕春播時 “麥套稻”現場傳播會
        (2007-03-31 07:54:12) 荊楚網-湖北日報

        特約記者 馬獻倫 通訊員 王雪峰 陳麗

        21日上午,丹江口市石鼓鎮火焰山村劉玉堂的二畝多麥地邊聚集了不少村民。他們沖著“麥套稻”新技術,放下手頭的活計,半信半疑趕過來看稀奇。

        “種了大半輩子地,這么干第一次聽說,能成嗎?”面對一位鄉親的提問,示范戶劉玉堂仔細解釋:“‘麥套稻’其實并不稀奇,外邊幾年前就在種,技術已經成熟。選地要選擇地面平整、溝系配套、灌排方便、雜草少的麥田。小麥生長到灌漿中后期,將處理后的稻種直接撒在麥田里,讓麥稻共生。麥收時留高茬30厘米左右,用機收,秸稈就近埋入麥田溝內腐化還田。簡單說就是插秧不彎腰、秸稈不用燒、省工又省力、產量穩又高,實用得很!薄奥犝f畝產能達600多公斤,虧了咋辦?”另一位鄉親提出疑問。劉玉堂笑答:“虧不了。上面派有農業專家全程跟蹤上門服務,達不到原來的產量差多少補多少。只要愿意種,簽上協議,一畝地補兩公斤種子和1袋肥料!

        市農技推廣中心的胡技術員接著介紹:“今年我們先選點試種,明年大推廣。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以經常來看看。有需要幫忙的盡管講,我們盡力給大家辦到。”“現在報名還來不來得及?”“胡技術員,你到我家看看,能行我也試試!睍r間已近中午,專家們的田間科技現場指導還在進行,村民仔細詢問每個細節。

        如今,“麥套稻”栽植已備受該鎮農民青睞。該鎮拿出200多畝稻田、4名技術員推廣這一新技術。到時,延續了千年歷史的手插秧、牛耕田的傳統耕作方式將畫上休止符。

        發表評論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