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 魏曦)“你們需要鍋爐工嗎?”“我們要招武漢市中心城區戶口的。”在武昌一場招聘會上,農民工陳先生鼓起勇氣詢問一家酒店,但招聘方的回答令他十分氣餒。
在多場招聘會上,記者發現越來越多農民工走進勞動力市場找工作,但不少人仍“將信將疑”,擔心上當受騙、受到歧視,擔心被語氣生硬的工作人員拒絕。
昨日,在本報與江漢區勞動力市場聯辦的新春招聘會上,26歲的黃陂區打工者劉志告訴記者,他已經在廣州、武漢先后換過三份工作,但以前都是靠親友介紹,昨日是他第一次通過報紙的介紹參加招聘會!斑@么多人來市場排隊找工作,成功機會大嗎?”他疑惑地問記者。
一些農民工對職介機構仍缺乏信任感,這使他們增加了在城市找工作的時間和求職成本。13日,孝感來漢的農民工牟先生告訴記者,這也是他第一次和老鄉到硚口區勞動力市場來求職。他說以往不敢來,一是怕遇上“黑職介”,二是擔心沒有熟人介紹,會遭遇用人單位的歧視。
勞動保障部近日對25個省的今春用工需求調查顯示,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成為企業招工的主要形式,而農民工求職主要方式是“委托親友”和“去職業中介”,前者仍處于首位。
“除了對于提供免費服務的宣傳力度不夠外,公共職介機構在‘親情化服務’方面也還做得不夠”,江漢區高級職業指導師張少雄稱,善待農民工有利于緩解“用工荒”,如果農民工一走進勞動力市場,能遇到友善的用人單位和工作人員,如果公共職介機構能加大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就業維權的后續服務力度,更能調動農民工的求職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