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目前,這個縣正在制定“十一五”規劃,其工業總體規劃為實施“137”發展戰略,即建設縣城工業區、三大工業走廊、七大工業集中區。七大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2.16萬畝,前期投資3.25億元。當地不少人士認為,這個規劃貪大求多,脫離實際,將難以按期實現。
博白縣規劃的七大工業集中區目前的開發面積為2600畝,僅為規劃面積的12%;近幾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8000多萬元,僅占前期投資的四分之一。作為農業大縣,博白要在土地緊張、財政困難、工業較弱的情況下,用5年時間就實現如此“宏偉”的規劃,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博白縣近年來經濟增長緩慢,工業總量小,整體實力不強。縣委、縣政府決心在“十一五”期間加快工業發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加快發展不是下決心就行、定規劃就成的,而應是來自于對實際情況的正確判斷,來自于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當前,各地都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五”規劃,用以指導今后5年的各項工作。應當注意的是,少數地方因為加快發展心切,或對形勢判斷不準,或領導追求政績,好高騖遠,貪大求高,盲目規劃。這樣做,就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應當加以糾正。
把“十一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定得過高,后果將是苦澀的。一則規劃可能成為空架子,起不到相應的作用;二則規劃成為半拉子工程,勞民傷財;三則政府聲譽受影響,群眾利益受損害。屆時,加快發展的目標不僅難以實現,還可能適得其反。
社會進步要立足當地實際情況,充分尊重發展規律,把情況分析得透徹一些,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把目標確定得實際一些,讓“十一五”規劃成為符合當地實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指導方針、總體部署,確保經濟發展,群眾受益,社會和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