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周志兵
“‘十一五’不是簡單的文字符號,它與每個人休戚相關,并將深刻影響每個人的生活。”9日,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盧新海對記者說。
上月19日,盧新海讀到中共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后,當即要求他輔導的學生每人復印一份,認真學習。
作為該院土地管理學科帶頭人,盧新海密切關注著國家方針政策變化。他認為,從專業的角度解讀政策,培養全新理念,這是提升公共事務管理水平的“必修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議》充分體現了中國國情,反映了人民意愿,閃耀著科學和理性的光芒!北R新海說。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難道不是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現狀的反思嗎?加強和諧社會建設,難道不是對侵犯人民利益者敲響的警鐘嗎?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難道不是對中部崛起、武漢城市圈建設的鼓舞嗎?
每個人都承擔著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人類尋求發展的意愿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新的5年,該催生多少壯志豪情?就在“十五”期間,盧新海多年夙愿夢想成真:2002年,37歲的他被華中科技大學以特殊人才引進,成為一名大學教授。
此前,獲得同濟大學博士學位、研究員職稱的盧新海,在東湖開發區管委會任職,并參加了東湖開發區“十五”計劃、“光谷”產業規劃的制訂!盀椤夤取绕鸶冻鲎约旱膭趧,這是我的自豪!北R新海驕傲地說。
如今,盧新海已置房買車,年薪過10萬。他對此看得很淡,談起教學與科研卻滔滔不絕。尤其是他輔導的3名研究生已經畢業,更令他欣慰!拔覟樽约褐朴喠恕晃濉巹,那就是把土地管理學科建設成全國第一!睘榱诵碌膲粝,已過不惑之年的盧新海又要搖槳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