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神六發射在即 中國航天再鑄輝煌(組圖)

        (2005-10-12 16:10:30) 人民網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整裝待發

         


        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輝煌


            從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的航天事業走過了35年的光輝歷程。35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35年,輝煌跨越、飛天夢圓。35年來,我國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我國航天事業眾多的“第一”,見證著華夏民族飛天夢圓的一個個足跡。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于1956年。這一年的10月6日,我國第一所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從此走上世界的舞臺。當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于1957年進入太空后,毛澤東同志次年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鄭重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經過科研人員數年的艱辛探索,運載火箭技術取得一定的進展。1965年9月,中國科學院組建衛星設計院,提出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的設計方案。5年后的1970年7月24日,“東方紅”1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后,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這顆衛星不僅達到了設計要求,而且重量超過了前4個國家第一顆衛星重量的總和。至今,全世界也只有8個國家能夠自行研制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梢韵胍姡皷|方紅”1號的升空,在全世界引起了多么大的轟動,又是多么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威望。


            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東方紅”1號只能在宇宙中播送無線電信號,還談不上衛星技術在國民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的應用。我國最早研制的應用衛星是返回式衛星,不僅可以進行遙感、微重力實驗和新技術試驗,還可以為其后的載人航天活動打下基礎。從1966年立項起,返回式衛星研制人員先后攻克了衛星姿態控制與軌道控制技術、衛星再入防熱技術和衛星回收技術等一道道難關,首顆返回式衛星于1975年11月26日發射成功,在軌運行了3天,各主要系統工作正常。此舉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這項技術在當時可以說是一道世界難題,美國曾為此付出了13顆衛星的“學費”。就是在今天,掌握它的國家也寥寥無幾。


            第一顆通信衛星


            通信衛星的出現,使現代通信產生了質的飛躍。不過,這種衛星一般需運行在高約3.6萬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對火箭和衛星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了這種衛星的研制和發射技術。


            1970年6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分別組織隊伍,開展了運載火箭及通信衛星新技術的研究。在掌握了一系列關鍵技術之后,1984年1月29日,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由長征3號火箭發射升空,但由于火箭三子級二次點火未獲成功,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同年4月8日,我國又發射了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并于4月16日定點在東經125度赤道上空。這是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被命名為“東方紅”2號。


            第一顆氣象衛星


            從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開始研制氣象衛星,至1988年9月7日,首次成功發射實驗型氣象衛星“風云”1A,準確地進入了太陽同步軌道。該星有兩臺五通道可見光和紅外掃描輻射儀,掃描寬度達3000千米,可在太空獲得高質量云圖照片,既能捕捉到鋒面云系、次序渦云系、溫帶氣旋、暴雨云團、赤道輻射帶、熱帶云圖和臺風天氣系統圖像,還能指出地形地貌特征、海面溫度、海霧、植被、洪水和積雪地面情況!帮L云”1A的升空,使中國成為第三個能自行研制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為了極大地改善區域性短期天氣預報,我國還積極研制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并于1997年6月10日發射成功第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2A。


            第一顆資源衛星


            我國于1999年10月14日成功發射了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又稱“資源”1號),開創了我國航天遙感新的里程碑!百Y源”1號為傳輸型遙感衛星,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為中巴兩國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國土資源綜合調查等重要研究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一顆海洋衛星


            21世紀是“海洋世紀”。然而,要想對占地球表面積70.8%的不斷運動著的水體進行全面、及時的了解,靠一般方法是很難的。2002年5月15日,我國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海洋”1號,運行在高798千米的太陽同步近圓軌道上。與國外同類衛星相比,“海洋”1號譜段較全,可見光和紅外遙感探測并存,對于提取海洋水色和海表溫度等多種信息,能達到更佳的效果,其投入產出比有望達到1∶5.9至1∶10.6。


            第一代北斗導航衛星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我國成功地將三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自主建立起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是一個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性導航系統,通過雙星定位方式工作。根據需要,我國還將建立其它幾個系統,使數據傳送得更加連貫。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3個國家能夠自主研制生產衛星導航系統。


            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返回式衛星技術的成熟掌握以及通信、氣象、資源、海洋、導航等實用技術衛星網絡的搭建成功,使得發射載人飛船成為中國人可望又可即的目標。但是,載人航天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七大系統,僅就飛船而言就有13個分系統。在實現飛天夢之前,對各系統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飛船載人環境進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國航天工作者先后研制發射了4艘無人試驗飛船,以確保載人航天萬無一失。


            1999年11月20日,“神舟”1號飛船發射成功,考核了天地往返系統和發射系統以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教鞙y控網。此后,“神舟”2號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吧裰邸3號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并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和擬人生理信號設備(即“模擬人”),增加了逃逸與應急救生功能。“神舟”4號進行了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在充分繼承前3艘無人試驗飛船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工控制和在軌自主應急返回等多項功能。


            第一艘載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中國成為繼俄美之后第三個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終于成真。


            “神舟”5號在諸多關鍵技術方面又進了一步,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為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做到“平安上去,安全下來”,飛船上配備有多種安全飛行模式。在正常情況下,飛船是完全自動飛行的,當出現故障時,一般都可以自動切換到備份設備上工作,并能由地面通過遙控進行這種切換,或由航天員使用自動駕駛儀表上的控制功能做這些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載人航天是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綜合國力的象征。以美俄為主的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正在實施,近年來建立月球基地和載人火星飛行也正在積極醞釀之中。為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保持我國航天大國的發展勢頭,我國航天工作者已明確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即實現載人航天技術的突破;實現交會對接、出艙活動,建立空間實驗室;建立空間站,形成長期在軌運行的載人空間應用和實驗基地。


            如今,“神舟”6號發射在即。與“神舟”5號相比,“神舟”6號的各種技術狀態又有質的飛躍。為了滿足載人航天后續發展需要,我國已開始選拔培養首批女航天員。廣大航天工作者正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今后,他們還將用一個又一個飛天壯舉來證明中國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志氣、信心和能力!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號飛船在預定地域著陸。新華社發來源:《解放軍報》

        發表評論  
         
        請進入東湖社區“新聞時評”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短信游戲  ·手機點播
        ·短信訂閱  ·言語傳情
        ·屏保圖 
        ·待機圖 
        [魔法水晶] [占星奇緣]
        [趣味游戲] [拇指情緣]

        每天第一時間獲知全球重大突發事件
        突 發 娛 樂 高考熱線
        熱 點 國 際 歐錦賽況
        國 內 科 技 體育賽場
         手機號:
        >>> 小靈通用戶訂閱更多短信由此進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