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用“盛大的婚禮”來比喻9月12日香港迪斯尼樂園開幕。這樁“婚事”歷經6年,早在籌備之初,很多人希望花費巨額“禮金”迎娶“美國新娘”能振興香港經濟,并對特區政府直接投資參與商業運作的做法抱有信心。
一場無比昂貴的“婚禮”
為了讓“米老鼠”來港安家,有數據顯示,香港特區政府前后動用224.5億港元。
五年前,香港迪斯尼樂園大部分地區還是大海,特區政府花了40億元港幣填海,平整土地及相關基礎設施工程又用掉30億元港幣。第一期工程在2002年12月結束后,第二、第三期填海和基礎設施工程分別投入39億、23.7億元。
這些工程完工后終于可以修建迪斯尼樂園了。無疑,這還需要大量的港幣。為此,特區政府拿出32.5億元作為投資資本,還提供56億元的政府財政貸款,數家本地銀行合伙出資23億元發出商業貸款,華特迪斯尼公司也拿出了24.5億元港幣,用來興建并維護夢幻王國的日常運轉。
非常時期的聯姻
1998年上半年,正是香港旅游業的低谷時期。旅游業是香港的重要產業之一,占全港國民生產總值的8%。
一個月后,立法會會議上,由議員朱幼麟提交振興香港旅游業的議案,興建一個主題公園,以帶動香港旅游業。經過20多名議員討論,議案獲得全票通過。
1999年11月2日,特區政府宣布與迪斯尼公司達成興建“香港迪斯尼樂園”協議。香港旅游發展局介紹,談判過程非常緊湊,東京迪斯尼樂園談判用了5年,巴黎談判用了兩年半,而本港的談判只用了9個月。
按照協議,特區政府動用224.5億元,與華特公司合作發展主題樂園,特區政府負責開拓土地,興建地鐵、運輸網等基礎設施。特區政府以注資、撥地及貸款方式控股57%,迪斯尼公司注資24.5億元,擁有43%的股份。
迷人的“新娘”會賺錢
按照特區政府一同公布的遠、近景經濟效益評估,預計樂園開業第一年可以吸引340萬游客,其中180萬本地人進入迪斯尼游玩,開業后的5年至15年,每年會吸引海外及內地游客730萬人、本地游客270萬。
主題公園預計開業第二年便可收支平衡,12年內即可收回成本。同時,迪斯尼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介紹,建造迪斯尼公園可產生6000個職位,公園落成后則可產生1.8萬個職位。
報告還對遠景效益做出描述。未來40年,迪斯尼將為香港經濟帶來800億至1480億的凈額收入,資金回報率高達25%。
巴黎迪斯尼留下啟示
由于香港特區政府與迪斯尼的合作模式同巴黎類似,特區政府專門提交了一份“香港與巴黎之間的比較”的文件,以證明并非心血來潮。
這份文件顯示,香港特區政府與法國政府都以極低的優惠價格提供建設樂園的土地,迪斯尼公司初期持股量分別是43%(香港迪斯尼)和49%(法國迪斯尼),兩者不相上下。此外,法國政府還拿出了2.5億法郎用于補貼迪斯尼公司。
巴黎迪斯尼樂園(時稱歐洲迪斯尼)由于在設計及建造方面做出許多改動,導致成本從預計的10億美元飆升至50億美元,在1992年至1994年間,由于負債40億美元沉重負擔,償還貸款額較估計的高出一倍,同時歐洲經濟衰退,游客消費意欲下降,導致巴黎迪斯尼連年虧損。
在法國政府出面下,巴黎迪斯尼樂園進行財務重組。樂園本身也做出相應調整,吸收更多法國本土文化元素。1995年,巴黎迪斯尼樂園首次宣布取得2300萬美元盈利。
特區政府表示,會吸取巴黎迪斯尼樂園教訓,分階段并在預算范圍內發展,以避免出現預支過多資金的問題。9月8日,特區旅游專員鄭汝樺在回答關于迪士尼風險的提問時再次說:“我認為機遇大于風險”。
荊楚網(楚天金報)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道)
鏈接
迪斯尼樂園家族
洛杉磯迪斯尼樂園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自1955年開放以來,每天到此游玩的人約4萬人,最多時可達8萬人。僅一天的門票收入就近百萬美元。
佛羅里達州迪斯尼樂園 1971年10月1日對外開放。該樂園目前擁有3個主題游樂園、18家飯店、3個高爾夫球場等等,資產逾30億美元。
東京迪斯尼樂園 1982年建成,被譽為亞洲第一游樂園,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迪斯尼樂園。建造這座樂園,耗資1500億日元,但創下了數倍于投資的巨額利潤。
巴黎迪斯尼樂園 1992年初開張,位于巴黎市郊馬恩河谷鎮,這是歐洲第一個迪斯尼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