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首頁>>文化湖北>>博文生活>>本頁       
         
        楚王府-武昌的城中之城


        (2005-08-11 10:22:07)

            在武昌老城墻之中,歷史上還曾經有一個楚王城,形成獨特的“城中之城”。

          今天的武昌,古名曾叫江夏,蛇山曾叫江夏山。江夏的字義在當時如同今天的江漢二字,源自有條夏水在與漢水相匯后入江,所以漢水也稱為夏水。《三國志·吳志》記載:“黃武二年(223年)城江夏山。”這條信息就是指武昌建城歷史的發端,迄今1781年。

          歷史演變曾使武昌的城墻幾次擴大,最后一次的城墻定型,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由江夏侯周德興主持擴建而成。這座城墻之后雖不斷有過局部維修,但城垣的大小規制始終沒變,一直沿用到1928年才被拆除。

          據史料記載,楚王府興建歷時8年,于1379年竣工,老百姓稱之為“王城”。其城墻高2.9丈,設4門,門以丹漆底色加金涂銅釘鉚固,門上建有城樓。王城砌的是磚墻,按現在的地名定方位,其城墻大約是北至蛇山南麓,南至紫陽路,東至閱馬場,西至解放路。王城的正門在紫陽路與復興路交叉處的北邊,面對著武昌城的保安門方向。王城的正門匾額鐫刻著“鎮楚門”三字,老百姓俗稱“公衙門”。

          王城內的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建有前三殿和后三宮。前三殿分別是:重檐歇山頂面闊11開間的“承運殿”、重檐攢尖頂的“圜殿”、重檐歇山頂面闊9開間的“存心殿”。穿過后三宮即是王城的北門,門上匾額鐫刻著“后宰門”三字,面對著蛇山的主峰龍床臺。王城內的大殿宮室共有800多間,外加一些與之配套的宗廟、寺觀、社稷壇、御菜園等設施,從而形成了在長江中游地區規模最為龐大的宮殿建筑群。

          明初,朱元璋封他的第六子朱楨為楚王,藩戍武昌。1381年朱楨來到武昌就藩,當上了楚王府的第一位主人。他坐鎮武昌,統兵拱衛京師上游,征討南方各地,成為了鎮守湖廣的一方雄藩。從朱楨開始,先后共有九代楚王住在楚王府。他們的子孫中,還有15人受封為郡王,郡王的封地雖散在湖廣各地,但郡王府卻都建在武昌城內。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歲月里,武昌城一直是楚王府把持的天下。

          1644年,張獻忠從保安門和文昌門攻破武昌城后,隨之又攻破楚王府的鎮楚門,將最后的一位楚王朱華奎抓住裝進竹簍沉入了長江,同時,楚王府及其城墻亦被全部毀壞。

          楚王府的輝煌雖然是過眼煙云,但它卻留給了武昌城一段厚重的歷史,F在,從武昌城內還在使用的王府口、梳妝臺、九龍井、后宰門等地名上,還能尋找到一些與楚王府相關的歷史印痕呢。

        (劉謙定 漢網)

         
        請進入東湖社區“新聞時評”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熱點推薦

        散文隨筆
        ·
        [學人剪影]一面之緣——記啟功先生
        ·
        旋轉的向日葵
        ·
        [記者手記]擦亮江漢路這張“金字招牌”
        ·
        我永遠都是人民子弟兵(圖)
        ·
        [“田禾杯”散文]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童年
        更多
        讀書札記
        ·
        《愛情句號》:激情過后是蒼涼
        ·
        “走近大師系列叢書”《卡夫卡的鐘擺》
        ·
        一個人的家園——讀《歲月與性情》
        ·
        最美懵懂少年時(圖)
        ·
        為什么要讀《德川家康傳》
        ·
        “一切閱讀都是誤讀”
        更多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