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江西的經濟發展狀況究竟怎樣?2005年江西經濟的走勢又將如何?年關將至,這是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近日,本報特邀江西省統計局有關專家,就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2004 回顧
1.價格“倒掛”穩步轉變
2004年全國都在關注一個反,F象——價格“倒掛”,即產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但產品的出廠價反而下跌。江西省統計局專家告訴記者,江西也存在價格“倒掛”現象。
數據
自去年2月份以來,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已連續21個月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尤其是自今年5月份開始,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回落較大,企業購銷價格“高進低出”矛盾日益突出。10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0%,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18.0%,“倒掛”差由去年2月份的0.44個百分點拉大到今年10月份的6.0個百分點。這種“高進低出”的格局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壓縮了企業盈利空間,直接導致企業效益水平持續回落。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0.5%,比前三季度回落5.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16.3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83.7個百分點。
解讀
對于“倒掛”的原因,江西省統計局有關專家認為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投資需求旺盛,導致基礎工業產品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1998年以來,在擴大內需的政策背景下,我國每年發行約1500億元規模的中長期建設國債,進行了大江大河治理、城鄉電網改造、城市市政建設、修建高速公路和鐵路等,同時消費結構順利升級,房地產業和汽車工業得到空前發展,所有這些對鋼鐵、水泥等基礎工業產品形成巨大的需求。
二是我國經濟市場化進入新階段,加工工業品市場發展成為充分競爭的市場。在加工工業生產領域,我國已經形成國有、外資、民營等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的局面,競爭十分激烈,這成為加工工業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的重要因素。
展望
從多方面觀察,基礎工業產品價格有望回落,“倒掛”現象將穩步轉變。因為各地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得力,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抑制,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正在化解;加之經過本輪投資,鋼鐵、水泥、煤炭的新增生產能力逐步形成,有效供給大幅度增加。
2.GDP增速適度必要
近年來,江西生產總值(GDP)快速增長,有人因此而擔憂江西經濟會不會過熱。
數據
近年來,江西經濟發展確實比較快,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2220億元,增長12.7%,增速分別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上漲0.1和0.2個百分點,比全國GDP9.5%的增長速度快3.2個百分點,是近8年來同期增幅的最高水平。
解讀
江西省統計局專家認為,判斷一個地方的經濟過熱與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潛在增長率與現實增長率的比較。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區經濟潛在增長率不僅取決于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存量,更取決于生產要素的流量。如果資金、技術、人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流進,產品、服務能夠大規模輸出,潛在增長率就會相應提高。廣東、浙江改革開放以來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分別為13.4%和13.1%,高出全國約4個百分點,但整體經濟并不過熱,原因就在于大開放提高了其潛在經濟增長率。江西近幾年的發展是在充分利用省外、國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之下的發展,實際增長率仍低于潛在增長率,沒有過熱。
二是發展的速度與發展的需要比。近幾年江西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績,但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結構落后仍然是基本省情,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提高收入的任務非常重。這幾年,江西每年仍有400多萬農村勞動力在省外務工,這還不包括沉淀在農村和城鎮的剩余勞動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宏觀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其增長速度對江西來說既是適度的,也是必要的。
3.實現目標很有把握
數據
今年前三季度,農民的現金收入增幅不僅比純收入增幅預期目標高16.5個百分點,而且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12.3個百分點。
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已高于年度宏觀調控預期目標。今年前三季度,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齊發力,帶動全省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年目標1.7個百分點;1~10月財政總收入增速高于目標7.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于目標7.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于目標4個百分點,出口總值增速高于目標2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目標3.5個百分點。
一些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的趨勢明顯。從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看,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2.2%、12.6%和12.7%,農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3%、5.1%和7.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11.9%、17.0%和22.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別增長2.0%、6.4%和17.4%,逐季加速增長的趨勢比較明顯。10月份仍承接了這種發展趨勢。
解讀
江西省統計局專家認為,農業人口占江西總人口的“大頭”,農民富了,江西實現預期目標就成功了一半。近年來,江西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從上述數據中可以得出結論:今年江西實現目標是有把握的,而且主要指標的實現情況有望好于去年。
2005 展望
1、整體經濟較快增
數據
近年來,江西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進一步牢固。今年10月,江西出省公路和到設區市公路全部實現高速化,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422公里,居全國第9位。而工業基礎也更加牢固,在開放型經濟的帶動下,工業園區增長極的作用日益突出。1~10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23.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3%,同比增長54.2%,增幅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幅的2.1倍,成為全省集約型工業經濟增長極。
解讀
2005年江西經濟走勢如何?江西統計局有關專家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是國際經濟環境對江西經濟發展有利。美國、歐盟、日本經濟繼續復蘇的趨勢估計不會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年經濟增長將達5.0%,比上年加快1.1個百分點。
二是我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周期的上升期的大勢不會改變。居民消費需求將繼續升級,產業發展的源動力進一步增強;瓶頸制約在宏觀調控下將得到有效緩解,“三農”問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加速破解;工業的生產能力、市場競爭力和經濟帶動力在新一輪投資之后將會有明顯提高,第三產業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是江西省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更加牢固,江西民營經濟的活力顯著增強。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增長幅度居各經濟類型企業的前列,成為帶動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的勁旅。同時,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西在加快發展中形成的嶄新思路、積累的豐富經驗、造就的大量人才,也將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提供比以往更加強大的“智本”支持。
展望
江西統計局有關專家認為,明年江西整體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2、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須有機統一
問題
江西省統計局專家分析,近年來江西雖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屬欠發達地區,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全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就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而江西去年才進入工業化中期。全省生產總值規模與蘇州市相當,人均生產總值只有蘇州的1/10。江西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去年,全省第一產業比重比全國水平高5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社會化程度不高,以農產品加工為例,目前江西的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比僅10.37,而全國平均水平為11,沿海地區已達到12。這既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也制約了工業的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江西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在工業,工業發展的差距主要在民營。在江西工業經濟中,國有經濟比重過高,民營經濟的比重及其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過低。2003年,江西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6.5%,比全國高28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工業只占30.1%,大大低于沿海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
對策
要保持2005年江西經濟運行的良好態勢,就必須使江西經濟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積極以工業化推進城市化進程,使農民變成市民,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把“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做大做強。努力擴大出口需求,選擇出口潛力大、基礎條件好的地區,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起點、高水平的出口基地,重點扶持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大宗商品的出口,同時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信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