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用戶名:
        密碼:
        全文檢索:
        責任編輯:黃斌   羅偉  王淳
         圖片 | 視頻 | 手機互動
         
        首頁>>新聞專題>>2004>>聚焦中部話崛起>>中部聚焦>>本頁
         
         
        “單弦”轉向“合奏” 中部省份改換發展思維


        (2004-12-13 17:25:22)

         來源: 長江日報

            【編者按】黨的十六大以后,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化建設總體戰略布局,作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決策。

            中部崛起,有利于形成東中西互動、全國共同繁榮的局面,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

            中部崛起,輿論先行。近日,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山西和武漢的主流傳媒,組成聯合采訪團,走訪中部五省一市,報道各地貫徹中央決策精神、乘勢而上的態勢,反映中部人民不甘落后、奮起直追的信念,介紹中部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新情況、新經驗。

            這次采訪活動是中國新聞界一項盛舉,將吹響中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軍號角。本報將陸續報道來自五省一市的“中部新聞”,以饗讀者。  

            一支采訪團,穿行湖北大地,縱深千余公里。攜帶著“長槍短炮”,聚焦城市鄉村。這個團隊,湖南話、江西話、河南話、山西話,與楚腔漢調相映成趣,更多時候,以普通話交流。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角色:新聞記者。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行程:中國中部。

            11日開始,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山西,武漢——中部五省一市主要媒體記者從江城出發,逐一采訪中部省份,聚焦各地亮點,開掘發展體驗,探索合作空間,展開“中部”思考。其指向只有一個:中部經濟要整體崛起,奮力趕超東部。

            這是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列入國家戰略以后,中部省份一個重要集體行動。

            采訪團帶來各地信息,一個突出的動態是:“單弦”正轉向“合奏”,“分頭突圍”逐步改唱“整體崛起”。

            多年來,中部諸省孜孜求發展,不同時期,口號不一,透著競爭,也透出“各唱各調”。

            河南高呼“中原突圍”,湖北提出“中部崛起”,意在湖北自己崛起,江西、湖南也曾高舉類似旗幟。只是中部諸省,省際邊界公路往往破損、“斷頭”。幾省交界,治安特別難管。地方經濟保護主義不時抬頭……當長三角、珠三角越來越顯示群體力量時,中部能量分散,市場分割。

            “中部力量資源從未整合、協調”,“大家分頭突圍,湖南、江西向珠三角靠,安徽向長三角靠,河南向京津唐地區靠,湖北筑起土圍子”,今年7月1日,華中師大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鄧大才發表文章《中部崛起,對湖北意味著什么》,這樣描述中部曾經的狀態。

            “掛靠東部增長極,或東西兼顧的機會主義,使中部無區域特色,無法形成區域合力”。

            今日,中部“合奏”,次第登場候場:11日,湖北省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9月初,國家發改委在湖北召開六省座談會,研究中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問題。

            六省在三個方面達成共識,提出請求:

            從國家層面,制定中部規劃,統籌中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優化中部產業布局,發揮各省優勢,資源整合,推進中部經濟一體化。

            采取傾斜政策,促進生產力要素向中部合理流動。

            在生產力重大項目及交通、通訊、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布局上,優先考慮和照顧中部。

            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在鄭州召開了“十一五”規劃基本思路中部地區座談會。會議格局為“6+1”,除中部六省,武漢作為中部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市參加座談。

            武漢市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召開五年規劃中部片會,這是頭一次。此前,國家發改委已召開東部、西部地區會議,東北會議即將舉行。會上,中部各省市一直希望國家在“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大對中部的政策傾斜。

            目光向東,向南,轉向向內——今年,中部省份政府間互訪十分活躍:

            作為政府智囊,各省省委、政府的研究中心、政研室敲門拜訪在先。7月,山西省政府研究室拿出一本洋洋6萬余字的研究報告,題目是山西省及中部六省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研究報告。

            接受記者采訪,學者鄧大才說出自己的觀察:中部崛起,首先要形成一個增長極,才有凝聚力。

            “無論經濟總量、區位優勢,還是科教實力,湖北和武漢,理應在中部牽個頭,”,河南日報高級記者高山,熟悉河南省情,也研究過湖北和武漢經濟。采訪團多數成員同意他的判斷。

            湖北省委宣傳部介紹了此次五省一市采訪團的“牽頭”背景:9月,中宣部發出加強東北老工業基地宣傳的通知,湖北省委宣傳部得到啟發,率先動議,各省呼應,決定聯合采訪,輿論先行,凝聚內源力量,爭取國家關注。

            動議得到中宣部新聞局支持。

            談及采訪的必要性,江西電視臺記者說,以往各自封閉,政府、民間的聯系,通過媒體,能夠快速切入。

            采訪團還帶來各地為“整體崛起”做準備的情況。

            去年底,湖北做了一件事:武漢百公里半徑內8個城市攜手,2020年“武漢城市圈”達到小康水平。

            本月,“武漢城市圈”首次大規模全面對接,武漢11城區與黃岡11個區縣,簽訂對口經濟合作協議。

            目前,武漢市計委推出2003年—2007年“城市圈”制造業合作重大項目107項,總投資達552億元。(記者王南方 馮欣楠 楊菁)


        發表評論  
        請進入東湖社區“中部論壇”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