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河南的發展要走在中西部地區前列。目前河南的經濟總量居中西部地區首位,人均GDP在全國卻居18位,就必須努力提高質量和效益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要走在全國前列。
全年生產總值702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全年城鎮累計新增就業人員76.80萬人,37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普通本、?飘厴I生就業率提高。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特色農業發展較快,訂單農業、標準化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推進,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轉變。
畜牧養殖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603.60萬噸,比上年增長5.9%,其中豬牛羊肉總產量521.00萬噸,增長5.6%;禽蛋產量326.20萬噸,增長8.0%;牛奶產量49.60萬噸,增長37.8%;水產品產量39.10萬噸,增長8.0%。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034.1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增加值1754.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10.54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1580.04億元,增長37.8%;城鄉集體經濟投資318.91億元,增長14.1%;城鄉居民個人投資406.59億元,增長15.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進出口總額47.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2%。出口總額29.80億美元,增長40.6%;進口總額17.36億美元,增長60.0%。全年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數324個,比上年增長11.7%;合同外資金額18.26億美元,增長79.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61億美元,增長24.3%。
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1所,增加6所;招生19萬人,增加2.4萬人;在校學生55.7萬人,增加8.9萬人。
科技事業穩步發展。2003年末,全省擁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161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4.65萬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73億元,其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3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共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52項。申請專利5261件,授權專利2961件。全年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3668份,成交金額19.27億元。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2003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1個,文化館187個,公共圖書館136個,博物館75個。全年出版報紙15.7億份,雜志1.2億冊,圖書3.4億冊。
衛生體育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1.33萬個,病床床位19.93萬張。全省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9個、亞洲冠軍3個、全國冠軍40個。
特色產業
農業:近年來,河南省以建設全國優質專用小麥和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目前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2305萬畝,占小麥播種總面積的32%。2003年全省小麥加工轉化能力達到1800萬噸。一批畜產品加工骨干企業正在崛起,去年肉類精深加工能力超過230多萬噸。全省擁有火腿腸、味精、速凍食品、方便面等30多類優勢農副產品,市場占有量均居全國前列。
火電:河南是華中電網重要的火電基地之一,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達2007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
鋁工業:河南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依托,建立了以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鋁工業是冶金行業中的佼佼者。河南長城鋁業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鋁生產企業之一。近年來,該省進行了大力度的工業結構調整,新增氧化鋁生產能力100多萬噸、電解鋁能力140萬噸、鋁加工能力30多萬噸。
資源優勢
土地、氣候:河南平原廣袤,地理氣候條件適中,是全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全省實有耕地資源1.09億畝,占全國的6.24%,僅次于黑龍江、四川和內蒙古,居全國第四位。
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蕩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也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交通:河南地處中原,全國兩大鐵路動脈在鄭州交會,公路網絡連接城鄉,交通十分便利。境內主要鐵路干線有京廣線、隴海線、京九線、焦枝線、新焦新菏線等,公路干線有106、107、310等國道。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419公里,居全國第九位,十字形高速公路骨架已初步形成。
礦藏:河南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全省已發現礦產資源157種,探明儲量的81種。其中,居全國首位的有鉬礦、藍晶石、鑄型用砂巖、天然堿、水泥配料用黏土、珍珠巖、藍晶鑄巖等8種,居前5位的有26種,居前10位的有48種。
優勢礦產可歸納為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天然堿、鹽、耐火黏土、藍石棉、珍珠巖、水泥灰巖、石英砂巖“七大非金屬礦產”。
中原文化
遠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創造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令世人贊嘆的史前文化。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師,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余年歷史中,河南處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長達3000年,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曾幾度達到鼎盛,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此。漫漫歷史長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風流人物燦若群星,如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灝,政治家和軍事家李斯、劉秀、岳飛,科學家和醫學家張衡、張仲景,文學家和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吳道子,以及近現代的李季、馮友蘭、姚雪垠、李準等。河南還是少林武術和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堪稱中國功夫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