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熊家余 撰稿:楊偉
圖片均由江西日報攝影部燕平周霖提供

南昌新貌

南昌城市風光

滕王閣

瓷燈是景德鎮一大特色

高速公路
江西概貌:江西省,簡稱贛。位于長江中下游交接處的南岸,史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地處北緯24°29′~30°04′、東經113°34′~118°28′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京九鐵路和浙贛鐵路縱橫貫通全境。
全省有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全省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
江西實現中部崛起的奮斗目標:第一步,在今后5年,各項綜合經濟指標在中部省份位次前移并力爭進入前列;第二步,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工業化;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建立100年時,和全國一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江西發展定位:做沿海發達地區的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沿海產業梯度轉移承接基地、勞務輸出基地,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的旅游休閑后花園。
特色產業
江西是我國重要的殲擊機、教練機、直升機生產基地之一。鳳凰系列照相機,為國內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國產相機,被譽為“民族相機工業的一朵奇葩”。貴溪建有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廠,年生產能力20萬噸,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銅礦。景德鎮陶瓷,國之瑰寶,素以“薄如紙、明如鏡、白如玉、聲如磬”等獨有的特色享譽中外。
2003年,江西明確提出重點把汽車航空及精密制造業、特色冶金和金屬制造業、中藥和生物醫藥產業、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業六大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到2007年,力爭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年銷售收入超過2300億元,年均增長26%,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75%左右;占全省生產總值由去年的8.8%提高到15%;形成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核心企業8家以上,其中超200億元3家;建設發展20個以上重大特色產業基地,其中10個超過100億元,著力建設江鈴、昌河、江銅、星火有機硅、贛南稀土、新鋼、萍鋼、萍礦等特色工業小區。
資源優勢
水資源:全省水資源量為1416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4120立方米,人均水量為全國的1.6倍。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
礦產資源:江西是我國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礦產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礦產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在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5位的有33種。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銅、鎢、鉭、銫、鉈、鈧、金、銀、鈾、釷、伴生硫、溶劑白云巖等。特別是銅、鎢、鈾釷、鉭鈮和稀土被譽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他還有不少金屬、非金屬礦產也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資源: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以及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已成為來贛客人必游之勝景。
2003年江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經貿洽談

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

江西利用外資(省外資)對比表

中部六省2003年生產總值增長率圖表

江西省近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圖表

江西省內資超億元合同項目圖表
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8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增幅同比加快2.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0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1227億元,增長24.4%;第三產業增加值1043億元,增長7.4%。人均生產總值6677元,比上年增加848元,增長12.1%。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1.9∶38.8∶39.3調整為19.8∶43.4∶3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超過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農業克服自然災害影響,生產保持平穩增長。全省農業總產值841.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7%。
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改善。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利潤51.41億元,同比增長1.2倍,為歷史同期最高。全省重點培育的六大支柱產業發展迅速,共完成工業增加值296.17億元,增長19.5%。
全省區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0億元,比上年增長49.3%。重點項目建設成績斐然。2003年是江西歷史上實施重點工程項目最多、投資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年,全年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69項,年度投資規模達到589.34億元。
全省海關進出口額25.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2%。其中:進口額10.22億美元,增長59.1%;出口額15.05億美元,增長43.1%,進、出口增速分別比上年加快28.5個百分點和41.8個百分點。全省合同引進境外、國外資金23.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0%;實際利用境外、國外資金16.64億美元,增長33.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6.12億美元,增長48.3%;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759個,增長28.4%。全省新登記注冊的“三資”企業627家,其中外商獨資企業448家;年末實有“三資”企業2939家,比上年增加461家。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省財政總收入285.8億元,同口徑增長21.9%;占GDP的比重已達10.1%。
全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擴大高校辦學規模。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學生14.16萬人,增加3.7萬人,在校學生35.86萬人,增加9.24萬人。全年共掃除文盲9.8萬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
文化事業健康繁榮。年末全省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76個,文化館、群藝館113個,公共圖書館104個,博物館83個。全年共出版各種圖書、雜志、報紙2447種,共印報紙53063萬份。
醫療衛生事業成績顯著。年末全省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363個(包括個體機構),比上年增加77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1.5萬人,其中:醫生4.82萬人,注冊護士3.36萬人。體育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全省體育健兒在國內外的重大比賽中,共獲得58枚金牌、31枚銀牌和16枚銅牌。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全省已批準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含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27個,比上年增加1個。面積達5276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長4.7%。建成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2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比上年增加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7個。自然保護區面積7730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