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用戶名:
        密碼:
        全文檢索:
        責任編輯:黃斌   羅偉  王淳
         圖片 | 視頻 | 手機互動
         
        首頁>>新聞專題>>2004>>聚焦中部話崛起>>中部數據>>本頁
         
         
        [解讀·背景] 湖北力爭走在中西部前列(多圖)


        (2004-11-12 09:00:29)

        我省中部崛起奮斗目標: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努力使我省的經濟發展3年有明顯變化、5至7年有大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中西部前列。近3年工商稅收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至7年后,財政狀況明顯好轉,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有較大改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中部地區居于領先地位,縮小同東部地區的差距。汽車、冶金、石化、紡織、建材等主要行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在全國的位次前移,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顯著提高。糧食產量在達到210億公斤的基礎上,實現穩步增長,力爭達到220億公斤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三峽工程全景

        湖北概貌

        湖北因處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之北,故稱湖北,簡稱鄂。地跨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16'47",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94%。湖北東鄰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中南部是江漢平原,由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沖積而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素稱“魚米之鄉”。


            特色產業:


        武鋼夜景


        由全國知名民營企業上海均瑤集團投資興建的均瑤乳業宜昌分公司
        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我省重點培育的100家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之一


        “武漢·中國光谷”已經發展成為
        中國最大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


        現代生態農業蔬菜園

        鋼鐵:武漢為中國鋼鐵基地之一。武漢鋼鐵公司年產鋼能力達1000萬噸,大冶鋼廠是中國著名的特種鋼廠,鄂州市鋼鐵廠為省屬最大鋼鐵企業。

        汽車:目前湖北已形成武漢-襄樊-十堰汽車工業走廊,汽車生產已形成重中輕相結合,零部件配套完整的生產系列。十堰市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興建的第二汽車制造廠所在地,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中心之一,有“汽車城”之稱。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神龍汽車公司上個世紀90年代投產,目前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5萬輛,二期工程完工后產能將達到30萬輛。

        紡織:改革開放20年來,湖北紡織工業國有、鄉鎮、三資、民營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在東起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武漢市,西到仙桃市、潛江市沿長江兩岸10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一批名牌服裝骨干企業,成為全國中西部最大服裝加工集散密集區。2003年,全省紡織行業出口創匯9.22億美元,居各行業首位。

        建材:湖北是全國建材大省,是平板玻璃、石膏、機制磚瓦等建材產品的發祥地或最早產地之一。近些年,湖北建材工業不斷發展壯大。華新水泥廠單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葛洲壩水泥廠是全國大壩水泥生產基地,湖北三峽新材公司的玻璃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別居全國的第七位和第八位。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建材企業5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847家。


            荊楚文化:


        省博物館的編鐘表演


        特色鮮明的土家歌舞“撒爾活”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楚文化杰出代表屈原出生于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編鐘出土于隨州擂鼓墩;堪稱古代世界青銅冶煉技術高峰的銅綠山古礦冶煉遺址和越王勾踐劍等分別出土于鄂東及江漢平原;工藝精湛的漆繪、木雕和古代絲綢大都出土于荊州江陵;秦代竹簡首次在云夢出土;古三國的歷史和傳說故事在楚地廣為流傳;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巴文化也在鄂西南地區延續和發展。


            資源優勢:


        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武漢全力交匯


        向長江投放中華鱘


        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一角


        神農架的金絲猴

        土地:湖北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山地面積占50%,丘陵占24%,平原湖區占20%,水面面積約占全省的1/10,素有“千湖之省”之稱。全省土地總面積28111萬畝,土地利用狀況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礦藏: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88種。在已探明的礦產中,磷、金紅石、硅灰石、柘榴子石、累托石粘土等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金屬礦產中,黑色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錳、鉻、釩、鈦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主要有銅、鋁、鋅、鉛、鎳、鉆、鎢、鉬、汞、金、銀等,其中以銅礦資源為主。

        水能:省內眾多河流源出邊緣山地,成向心狀,水流急,落差大,可開發的水能裝機容量3308萬千瓦以上。除長江漢江干流外,全省可供近期開發的小水電藏量達400萬千瓦以上。建設中的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


        2003年湖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財政收入今昔比較

        國名生產總值產業占比比較   單位:億元

                                  
                                                 1978年


        1995年


        2003年




        全省生產總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401.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4%,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98.35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2580.58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2002年的14.2∶49.2∶36.6調整為14.8∶47.8∶37.4,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全省從業人員347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3萬。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2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萬人;在崗職工486.1萬人,增加2.63萬人。全省私營個體從業人員353.97萬人,增加22.54萬人。全年通過多種途徑使23.2萬國企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

        農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達到1342.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省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56.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

        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83.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888.72億元,下降7.7%,集體經濟投資109.05億元,下降10.2%;城鄉居民個人投資303.91億元,增長15.6%;其他經濟投資581.91億元,增長67.4%。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分城鄉看,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0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1%;縣及縣以下農村實現零售額755.35億元,增長8.0%。

        全年進出口總額51.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2%。出口總額26.56億美元,增長26.5%;進出口總額24.55億美元,增長32.3%。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32個,比上年增加46個,其中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59個。全年利用外資總額25.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6%。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九年義務教育得到鞏固、提高。年末全省擁有普通高校76所,招生25萬人,比上年增招4.3萬人,在校生72.2萬人。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館134個,公共圖書館103個,博物館98個,藝術表演團體98個,電影放映管理機構93個。全年出版全國性和省級報紙15.9億份,各類雜志1.67億冊,圖書2.89億冊。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1.23萬個,病床床位14.67萬張。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在國內外的各項比賽中,全省運動健兒共獲得23枚金牌,27枚銀牌,34枚銅牌。(資料來源:《2004年湖北統計年鑒》)

        策劃:熊家余 文字:榮榮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記者王威、楊平提供


        請進入東湖社區“中部論壇”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