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熊家余 撰稿:謝慧敏 圖片:湖南日報提供

湖南高速公路網。

日新月異的長沙。

2004年5月,長沙市和外商簽約,開展經貿合作。

2004年7月,湖南省政府在首屆“珠洽會”上簽約,和泛珠三角地區的省、市開展廣泛的合作。

短短幾年內,湖南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200公里,躍居全國10強。

年產突破100萬箱的長沙卷煙廠卷包生產線。

長沙LG飛利浦曙光電子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只大屏幕彩色顯像管生產線。

全國知名民營企業之一的湖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壓路機裝配線。

湘西古城———鳳凰。

濃郁的苗家風情,古樸的古城,使鳳凰成為湖南的一大旅游熱點。

柑橘已成為石門縣的一大產業,產品出口到加拿大、西班牙等地。
湖南省實現在中部崛起戰略目標:
把握中部崛起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三化”戰略,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實施湘西大開發戰略,興工強農富民,把農業大省建設成經濟強省,力爭在中部地區平穩快速崛起。
湖南概貌:
湖南位于我國東南腹地,居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之間。因地處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湖南北靠長江,與湖北隔江相望,通江達海,屬長江中下游開放開發帶;面臨廣東、廣西,緊靠沿海開放帶和港澳地區,直通貨柜車當天可達香港;東接江西,西連四川、貴州,地理位置優越。
資源優勢
土地:全省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2%。其中山地占51.2%,丘陵占15.4%,盆地占13.9%,平原占13.1%,水面占6.4%,形成了湖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利用結構,也形成了林業用地、草場分布呈馬蹄形,耕地東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
礦藏: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礦種齊全,分布面廣。中國已發現的140多個礦種中,湖南就有124種,其中銻儲量為世界之冠,鎢、鉍、雄黃、瑩石居全國第一,鉛、鋅、汞、石墨、高嶺土等居全國第二,錳、錫、鉬、鋰、鋇、銅、金、銀等43種礦產儲量在全國前五位以內。
水能: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達1532.45萬千瓦,年發電量1342.4億千瓦時,在全國名列第9位,居南方9省之冠。其中可供開發的5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1024處,容量1083.84萬千瓦,年發電量488.9億千瓦時。目前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約35%,繼續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
特色產業
煙草:湖南最具發展潛質的產業,去年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79.75億元、利稅119.52億元。其中,“長煙”、“常煙”已成為我國卷煙行業耀眼的“雙子星座”。
鋼鐵:前些年,湘鋼、漣鋼、衡鋼在全國同行還是很不起眼的“丑小鴨”,產品大多是低附加值“大路貨”。由這3家企業組建的華菱鋼鐵集團已今非昔比,2003年產鋼518萬噸,銷售收入156億元,利潤9.2億元,綜合競爭實力列全國鋼鐵行業10強。
機電制造:每年創造產值達1000億元,約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的30%。2003年,全省機電產品出口額4.3億美元,其中高科技產品占50%,出口額過千萬美元的企業有10家。
高新技術產業:以湘計算機、LG曙光、中芯數字、湘郵科技、創智軟件為主的一批“科技新秀”,支起湖南高新技術產業的脊梁。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已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24.45億元,同比增長32.66%。預計全年有望突破產值1200億元。
生物醫藥:千金藥業、九芝堂、正清制藥、紫光古漢等無疑是湖南在該產業的佼佼者。其中,中成藥14大類制劑生產能力、工業總產值分別居全國第15位和第13位,化學藥品銷售額居全國第8位。
湘楚人文
湖南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俊美、人杰地靈,有“人文湘楚,山水湖南”之稱。古屬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長沙郡”,清朝設“湖南省”。境內文化古跡眾多,中華始祖炎帝葬于炎陵縣,舜帝陵位于寧遠縣九嶷山。經考古發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走馬樓三國吳簡、龍山里耶秦簡聞名全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是華夏文化的重要一脈。湖南歷代人才輩出,有“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之稱。
2003年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1978年GDP產業占比

2000年GDP產業占比

2003年GDP產業占比

GDP幾年比較
全省國民生產總值達4633.73億元,比上年增長9.6%,為1998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885.8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793.71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1954.15億元,增長9.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7247元。三個產業結構比為19.1∶38.7∶42.2。
農業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全省60家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03億元,增長12.8%;實現利稅12.4億元,增長6%;共連接基地86.67萬公頃,輻射農戶400多萬戶,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農戶”為紐帶的糧食、蔬菜、食用油、畜禽水產乳制品、茶果、竹木林紙六大產業鏈條。農產品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農產品商品率為62%。城市化進程邁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為33.5%,比上年高1.5個百分點。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4%,推動經濟增長4.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1.55%,比上年高11.7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00.08億元,增長43.4%,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56.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同比快2.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經濟投資701.28億元,增長5.3%,非國有經濟投資855.66億元,增長24.0%。50個在建重點工程完成投資327.29億元,增長12.7%。
全省進出口總額為37.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9%,其中出口21.46億美元,增長19.5%。全年協議利用外資23.76億美元,增長43.3%;實際利用外資17.9億美元,增長30.0%。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金額3.91億美元,增長25.3%;營業額3.86億美元,增長30.3%。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5970.39萬人次,增長3.7%;實現旅游總收入294.1億元,增長19.7%。
新增城鎮就業50萬人,下崗職工再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1.4萬人,登記失業率為4.5%。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2元,增長10.3%,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
普通高校招生19.38萬人,增長23.5%,普通中等專業教育結構日趨合理,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中小學教育穩步發展。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衛生醫療保健事業發展加快。年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4272家,床位數14.36萬張。
(資料來源:《關于2003年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