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歷來是經濟理論工作者和經濟工作實踐者所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們黨和政府決策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湖南是中部省份之一,處在南中國沿海開放帶與長江流域開放帶之間,位于東南沿海與內陸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中部崛起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湖南如何在中部崛起中科學發展?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省長周伯華。
記者:湖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內陸省份。這幾年來,湖南省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實施“三化”戰略,您認為最滿意的地方在哪里?
周伯華:湖南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湖南是個農業大省,糧和豬的產量分別位居全國前列,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雜交稻產量提高到了1504斤/畝。做大做強了一大批肉食品深加工龍頭企業,農業繼續依然是中部的基礎產業。湖南是個勞務經濟大省,去年全省轉移勞動力挫群雄736萬,實現勞務收入539億元,超過了全省的財政收入。在搞活農村經濟的同時,農民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過著力培育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加快標志性工程建設,用高新科技改造傳統產業,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裝備機械“三一重工”、“中聯重工”等在全國乃至世界行業都是很有地位的;有色冶金已經成為湖南的品牌;信息產業也初具規模。
國債的支持對湖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中部的經濟環境,取得很好效果。湖南過去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是商家必爭之地,德國的西門子、韓國的LG等一大批企業進入湖南。
記者:中部崛起,對中國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周伯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上,理論界和實踐界提出由東部向中部、再由中部到西部,梯度推進的戰略。后來又有經濟學家、經濟工作者提出追趕型發展戰略和跳躍式發展戰略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央針對東部、中部、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日益加大的現實矛盾,提出和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當時理論界就提出了一個謹防中部塌陷的問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東部和西部就象中國經濟的兩翼,中部就像中國的脊梁,加速中部崛起是中國經濟振興、全面健康發展的關鍵。
記者:湖南作為中部省份的后發優勢在哪里?
周伯華:總理這次在報告中關于對中部崛起的闡述,既講到了中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又明確了發展方向及支持扶持的政策。對中部來說,這是一次最科學、最全面、最符合中部實際的科學決策之舉,也是湖南經濟發展的又一輪歷史機遇。
湖南承東接西、通南達北,水、陸、空交通優勢明顯突出。湖南境內有岳陽、長江城陵磯通江達海的碼頭,還有河運集裝箱最大的湘江霞凝港碼頭;京廣、湘黔、浙贛、湘桂、枝柳、石長等6條鐵路干線,洛湛鐵路和渝懷鐵路湖南段正在興建,鐵路網貫穿東西南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聯結11個市;國際、國內機場各有2個,懷化沚江機場正抓緊建設。湖南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達53.67%;水利、旅游開發資源豐富;在世界已知160多種礦產中,已發現141種,儲量全國前5位的有41種。湖南經濟,GDP總量自“八五”以來一直居全國第12位,居中部9省區第3位!熬盼濉币詠砟昃鲩L9%以上,去年達到9.6%。
記者:湖南作為東南沿海與中西部的結合部,在東部地區加快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新形勢新格局下,如何借鑒沿海地區發展的經驗,科學發展?
周伯華:結合湖南的區位、資源、產業特色和優勢,湖南省第八次黨代會審時度勢,提出了加快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戰略。
我們認識到,湖南要在中部崛起,必須堅持科學發展,汲取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要發揮后發優勢,走捷徑,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
今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諾,要求各級政府著力辦好八件實事:努力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萬人,其中大齡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70萬人;抓緊縣鄉公路改造和洞庭湖區暢通工程建設;做好城鎮社會保障和農村扶貧幫困工作;依法解決失地農民和城鎮拆遷戶的補償、安置問題;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重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的防治;改善城鄉環境;實施城鄉居民安居工程。
這八件實事充分結合了民意、民情、省情,是解決好湖南群眾工作和“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湖南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大科學決策舉措。
湖南要在中部地區平穩快速崛起,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三化”戰略,興工強農富民,把農業大省建設成經濟強省。
一、通過農業產業化破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建設10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6大產業鏈,抓好60家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今年全省要轉移勞動力的目標是增加70萬人。全省農村稅費改革去年已經全面完成,農民負擔平均減輕35%,今年將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二、推進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湖南將重點培育裝備制造、鋼鐵有色、卷煙三大支柱產業;扶持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提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和造紙四大傳統產業。今年湖南將圍繞這三大產業格局,確保新增技改投入275億元,銷售收入達到2460億元。
三、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實施湘西大開發戰略。長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的“金三角”。三市人口占全省的18.9%,GDP占32.9%,地方財政收入占37.7%。湘西扶貧開發,投入以工代賑、退耕還林資金18.66億元。初步實現了“交通同環、電力同網、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環境同治”。
四、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去年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投資1300億元。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計劃投資1728億元,增長12%。今年繼續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關全省大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切實抓好48個重點工程。
五、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運用現代營銷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有序發展電子商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一批為工業生產配套的金融、保險業和咨詢、法律、會計、信息服務等中介服務業;加強制造業與第三產業銜接。
湖南在中部崛起的宏圖偉業中,堅持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將成為中部一道亮麗的彩虹。(人民網北京3月13日訊)
相關鏈接
中部地區主要指陜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面積占全國的10.7%,人口占28.1%,經濟總量占19.5%,是我國的人口大區、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2001至2003年,中部地區年均經濟增長率分別低于東、西部1.8、0.4個百分點,GDP占全國的份額從20.2%下降到19.5%。工業化率為39.5%,低于全國6.4個百分點。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4.3%,實際利用外資僅為全國的11.5%,城市登記失業人員達155.4萬人。
來源:人民網 (記者 楊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