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和體制改革的先行區和示范區之一。目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杭州灣跨海大橋已開工建設,滬崇蘇越江大通道建設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進展和變化,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也為今后長三角地區的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動力。
長三角的一體化進程對大武漢城市圈的建設和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參考意義。其中包括:(1)區際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先行一步;(2)區域工商、金融、信息服務一體化平臺的共同構建;(3)政府間合作聯動的一些具體舉措,等等。
但應指出的是,武漢城市圈和長三角具有不同的特點,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武漢城市圈的發展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
在武漢城市圈的定位上,我認為必須結合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要突出武漢城市圈發展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全國經濟發展和區域協調機制建立的戰略重要性;要把大武漢城市圈發展和長江戰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結合起來。
武漢城市圈內陸經濟特征比較明顯,農業經濟的比重比較大,商品流通的品種、層次和通量都還有限,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在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過程中必需:(1)要大幅度提高區域交通的基礎設施密度,特別是對外交通通道的數量和便捷度;(2)要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契機,用好長江水道,建立起傳統紐帶,發展和上海之間的協作與連通關系;(3)要通過農業產業化和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大力提高市場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4)要通過發展新概念商貿經濟,花大力氣提升武漢城市圈的外向化水平和海洋經濟成份;(5)要制定切實措施,著力構建區域合作、聯動平臺,實現武漢城市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6)要注意區分區域經濟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法制化背景下政府和市場的不同功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區域經濟調節中的作用。(本欄照片均為本報記者王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