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楊發維實習生楊笛

李明波在區域經濟研討會上談咸寧發展規劃。湖北日報記者楊發維攝
“咸寧生態環境好,旅游、人文資源豐富,離武漢不過80公里,最有條件打造成武漢‘后花園’!毕虒幨形瘯浝蠲鞑ㄅc記者談及武漢城市圈建設時,對咸寧如此定位。
咸寧有“湖北南大門”之稱,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3%,大大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有人形容咸寧“城在山中,山在水中,水繞城轉,人在畫中”,其生態優勢和山水園林特色顯而易見。
李明波說,打造大都市的“后花園”,咸寧要從現有資源入手,進行重新整合。
咸寧溫泉地熱水頗具特色,無論是微量原素含量、出水量還是溫度都堪稱一流,被譽為“華中第一泉”。為做大做響這一品牌,咸寧請國內外專家制訂“溫泉谷”分步開發規劃,計劃引資10億元,成為人們理想的休閑之地。
山清水秀的咸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陸水湖、三國古戰場赤壁、北伐戰爭遺址汀泗橋和中國向陽湖文化村等,每年游客達270萬人次。經重新包裝,使之向多樣化、多功能方向拓展,咸寧的旅游資源會更具吸引力。
咸寧地處鄂、湘、贛三省“金三角”地帶,還占有交通優勢。武昌至廣州鐵路客運專用線、京珠高速公路、寧樟高速公路、阿深高速公路貫通咸寧境內。其中,京廣鐵路在咸寧有兩個車站,京珠高速公路在咸寧有5個開口處。便利的交通,不僅為圈內的物流提供了保證,也使咸寧廣接四方。
李明波說,建設武漢“后花園”,要圍繞建設生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目前,以湖北銀泉、天化苧麻、嘉魚富仕、蒲紡等為主體的棉麻紡織企業,已形成咸寧獨具特色的產業;以巨寧集團、阻燃刨花板廠、晨鳴紙業等為主體的森工及紙類產品企業,生產已成規模;以通城玉立公司為主體的10家企業生產的涂附磨具產品,年產值達4億多元,占據全國80%的市場份額。
咸寧桂花、楠竹、苧麻、茶葉聞名全國,F有桂花面積1.17萬畝,居全國第一,被國家林業部和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華桂花之鄉”;楠竹、苧麻產量都居全省第一;茶園產量居全省第三。此外,嘉魚的蔬菜、赤壁的獼猴桃、咸安的苗木花卉、崇陽的雷竹、通城的生豬、通山的水果,都已發展成優勢產業,可為武漢城市圈提供強有力的后勤支撐。
李明波說,咸寧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時,將突出山水園林特色,在市區建設中努力做到“建一房、綠一點;修一路、綠一線;建一區、綠一片”,努力打造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氣更爽的生態系統,爭創“國家山水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城市示范區”。
眼下,咸寧已成立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長李兵任組長。重點研究武漢城市圈建設中咸寧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生態旅游、市場建設、金融資源整合以及政府體制創新等問題;建立與武漢市相關城區及大企業對口聯系和對接的工作機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部門、多元化工作制度;通過市場主導,政府推動,以產業為依托,利益為紐帶,實現優勢互補,多方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