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用戶名:
        密碼:
        站內檢索:
        .首頁 | 新聞 | 專題 | 文化 |  伊人 | 資訊 | 房產 | 江河 | 分類信息 | 福利彩票 | 靈通短信 |  | 短信 
         
        教育:以人為本(圖)


        (2004-06-10 07:31:52)

        張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認為:“以人為本”這一觀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也發人深省。

        過去,我們在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將“人”視為灌輸的對象,教育活動流于形式主義,活動方式簡單化、程式化,往往忽略時代變異和未成年人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因而成效甚微,甚而留下一些負面影響。

        “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則是將“人”視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體,以人的健康和諧發展為目的,強調的是“教育”和“引導”而不是“灌輸”,這就為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就是要一改過去陳舊的思維模式及習慣做法,堅決摒棄那些令未成年人反感的老調門,老套路,積極地研究新形勢,新問題,新特點,以未成年人樂于接受的方式激活他們內在的精神需求,促進他們主動健康地向上發展。

        誠然,這對從事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各方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認為“吃透”“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則是至要前提,否則,即或有意“加強”、“改進”,結果也可能是“加而不強”、“改而不進”。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認為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育人觀念,著力激活學生內在的精神需求。我認為,環境、信息等是學生思想道德的外部成因,而學生的精神需求則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內在因素。人(包括學生)的精神需求在層面上是具有多樣性的,也就是說,人們通常都希望自己的社會活動能得到“承認”、“歡迎”;自己被“尊重”、被“推崇”、被“欣賞”等等,學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想方設法地激活學生的這種精神需求,使之成為學生的行為動力。

        例如:未成年的學生都有一種“追星”、“崇偶”心理,我們學校德育課程中就設有“科技講座”這一形式,信息文字處理專家王選,火箭設計專家龍樂豪等院士、專家就是講座上的科技巨星,專家的講授不僅向學生傳授了科技前沿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專家們貫穿一生的愛國精神、民族氣節、科學態度強烈地震撼了學生們的心靈,也激活了學生們內在的精神需求,為祖國富強而學習,為民族振興而奮斗,成為絕大多數學生共同的心聲,成為學生思想道德最重要的內核,成為學生發展不竭的動力。

        同時,學校從文藝、體育、科技創新等方面搭建起表演、競賽的平臺,不斷涌現的校園新星競放異彩,學生們在不同的活動中愛好得到滿足,特長得以發揮,他們享受到奮斗后的成就感,“被欣賞”、“被羨慕”、“被矚目”、“被環繞”等精神需求通過自己的奮斗得以實現,可以肯定這種經歷會積淀為激勵學生們不斷向上的精神源泉。我們深刻體會到,人(包括學生)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體,不僅是受動者,受教育者,同時也是主動者,是能夠自主自律的,而引導學生最終自主自律,自主自育則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建立知行統一的德育機制,著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我們已建立起學生黨校、團會、班會等德育工作機制,經常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探討破解良方而不求統一答案,我們在進行“養成教育”“規范教育”的同時,還堅持進行“磨煉教育”和“體驗教育”,我們建立了社會實踐的基地,年年組織高二年級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深入農村、企業、部隊,讓學生真實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進步,也感受改革中的困惑,開放后的困擾,讓學生了解他們將要面對的社會和世界。

        完善“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著力優化育人環境。

        學校、家庭、社會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客觀環境,完善“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不斷優化育人環境,是學校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我們多年來注重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將學校面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教育延伸到家長,指導家長尊重學生的個性,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不斷優化育人環境。(作者系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校長)


        發表評論  
         
        請進入東湖社區“新聞時評”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短信  鈴聲 小靈通

        ·短信游戲  ·手機點播
        ·短信訂閱  ·言語傳情
        ·屏保圖 
        ·待機圖 
        [魔法水晶] [占星奇緣]
        [趣味游戲] [拇指情緣]
         
        ·激情歲月  ·愛情滋味
        ·春暖花開  ·歲月留聲
        [港臺流行] 存在(5566)
        [寶貝情人] 感情線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熱信息列表:

         
        Email:webmaster@cnhubei.com
        電話:(027)86774503
        傳真:(027)86791923
        廣告:(027)86791923
        —————————————————————————————
        版權為荊楚網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主辦:湖北日報報業集團
        本站地址:湖北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大樓內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