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用戶名:
        密碼:
        站內檢索:
        .首頁 | 新聞 | 專題 | 文化 |  伊人 | 資訊 | 房產 | 江河 | 分類信息 | 福利彩票 | 靈通短信 |  | 短信 
         
        重視與改善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圖)


        (2004-06-10 07:31:52)

        嚴正

        一、必須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特別是父母對未成年孩子的影響,無論是有形的或者無形的,積極的或者消極的,都會在孩子的思想、心理、行為上打下深刻的烙印。父母對子女的親子之情是無可替代的。子女對父母在經濟上、生活上的依附性,必然產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寄托性。孩子年齡越小,對其家長的仿效性越大。據調查材料表明,在中小學里,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一般的都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品學不良的學生中,相當一部分的家庭教育存在種種問題。

        在我國,計劃生育是一項國策。在未成年人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尤其是在城市。因此,怎樣使當今的獨生子女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是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所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由于家庭、學校對獨生子女的精心教育培養和社會有關方面對未成年人的親切關懷,一批批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獨生子女已經并正在茁壯成長。

        但是,從當今獨生子女的實際情況來看,確實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如以“我”為中心的思想、自私、任性、占有欲強、自理能力欠缺、勞動節儉意識淡化,積極上進之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差等等。獨生子女身上較普遍存在的這些弱點和缺點,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種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家庭教育上的失誤。當今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誤區在哪里?概而言之,有三個“過”字:

        1、愛得過分。家長愛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愛的滿足,是心理正常發展所必需。享有充分的父母之愛的兒童,一般地性格比較熱情、開朗。在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顯得孤僻、冷漠。家長對子女恰當的愛,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

        現在的問題是,不少家長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孩子愛得過分,嬌生慣養,百依百順,溺愛孩子成了家庭教育中的“通病”。

        2、照顧過度。對未成年孩子的照顧,是父母的道德義務和法律責任,理所當然。正常的照顧,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在有不少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照顧過度,往往包辦一切,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中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這種過度的照顧,會使孩子嬌氣十足,缺乏勞動觀念,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差,長此以往,孩子長大了有可能成為無能之輩。

        3、期望過高。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才有所要求有所期望是必然的和正常的。但是,有不少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成才期望過高,要求過急,致使本來學業負擔已很沉重的獨生子女,加大了心理壓力,以致有的孩子視學習為“苦役”,產生了厭學情緒。個別獨生子女由于家長和學校在學習上給予壓力過大而產生心理失調和行為失常,這是值得引起重視的。

        以上幾個“過”字,均是不利于促進獨生子女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

        就當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有一些必須糾正的缺陷,具體表現在“三重三輕”,即重孩子的學業成績,輕孩子的品德表現;重孩子的身體健康,輕孩子的心理健康;重對孩子的言教,輕對孩子的身教。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如不走出這些誤區,糾正這些缺陷,對造就和培育作為新一代的未成年人必將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二、對改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建議

        1、要十分重視素質教育,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要為學生成才、成人打好堅實的基礎。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以及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素質。學生從中學畢業,基本上要做到幾個學會,即“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奔彝ソ逃龖斉c學校密切配合,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

        這里,家長要特別重視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孩子分清是非、辨別美丑、判斷善惡,懂得怎樣做人,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2、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多一點獨立性,少一點依賴性,勤于自己動手、動腦,樹立勞動觀念,克服懶漢思想。

        要教育孩子把書讀好,但不要成為“書呆子”。要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3、加強磨煉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要創造條件,使孩子受到磨煉,并引導孩子自覺地磨煉自己。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其順境不驕,逆境不餒,困難面前不畏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孩子們未來的生活充滿著矛盾、競爭,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要增強新一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經得起成功的喜悅,也要抵得住失敗的煩惱,F今有的獨生子女為一點小小的“挫折”而產生心理障礙,個別的甚至離家出走、輕生厭世,應當引起關注。

        4、家庭教育要嚴愛結合,以身作則。家庭既要有嚴,又要有愛,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與愛要恰當結合。嚴之過分,必然粗暴,愛之過度,就成溺愛。粗暴與溺愛均不是正確的家教之道,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教育孩子,說理固然重要,但言之無物,嘮叨過多,成為空洞的說教,往往教而無效。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自己良好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作者系華中師大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發表評論  
         
        請進入東湖社區“新聞時評”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短信  鈴聲 小靈通

        ·短信游戲  ·手機點播
        ·短信訂閱  ·言語傳情
        ·屏保圖 
        ·待機圖 
        [魔法水晶] [占星奇緣]
        [趣味游戲] [拇指情緣]
         
        ·激情歲月  ·愛情滋味
        ·春暖花開  ·歲月留聲
        [港臺流行] 存在(5566)
        [寶貝情人] 感情線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熱信息列表:

         
        Email:webmaster@cnhubei.com
        電話:(027)86774503
        傳真:(027)86791923
        廣告:(027)86791923
        —————————————————————————————
        版權為荊楚網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主辦:湖北日報報業集團
        本站地址:湖北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大樓內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